分享

中国西北诸夷和东北诸夷的前世今生(31、北元的灭亡和鞑靼的发展)

 背后国文 2019-01-29

 一个朝代的更迭都是由一个腐朽的统治转向一个新兴的政权,前任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朝政的衰败或闻到腐朽的气息,但继任者已经洞察一切,不能忍受,竭尽全力颠覆了。史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那就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去评价历史,历史没有对错,没有好坏,没有合理不合理,它只有真实发生。

有很多国外学者认为元朝不应是中国历史,我们也不必马上反驳,我们仔细想一想他们说的是不是有道理。从蒙古人的角度看,蒙古国的建立和大元王朝的建立是蒙古人的伟业;再从中原人的角度来看,全部江山落入蒙古人之手当然也算蒙古人征服了他国。这么看,好像蒙元历史是与中国是有点牵强附会,可是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忽必烈为什么要在公元1271年,为什么建国号为大元,并定都大都?为什么元英宗继承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于公元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大元通制》?为什么公元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为什么大清帝国和民国的版图里都有蒙古?为什么新中国的版图里有内蒙古?

如果还不明白,我们再从元一统天下后一些与元合作的儒者思想来看,如耶律楚材、杨奂、郝经与许衡等,他们主张中原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

九十八年,对一个政权来说,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但对强大的蒙元来说,好像是短暂了些。蒙古族统治中原,中原人没有异议,因为元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一切的文化与传统精神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仅仅是表象。

言归正传,明太祖把元顺帝赶回草原后并没有停止征伐,他一方面特别优厚归顺的元人,一方面加强对草原的北征。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针对北元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八次军事行动。

元惠宗自公元1368年北逃上都后,除他自己退回草原,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把匝剌瓦尔密,都在各自的管辖之地。此外,北元与高丽、畏兀儿仍旧保持着联系。公元1369年,元惠宗迁都应昌府,对明形成了实在的军事威胁。朱元璋忌惮边患误国,决定北征。

公元1370年,第一次北伐开始。朱元璋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朱元璋根据当时元惠宗在应昌府,扩廓帖木儿在定西的情况,决定分兵为二道:一是徐达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扩廓帖木儿;一是李文忠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并命大同指挥金朝兴、大同都督同知汪兴祖(即张兴祖)等先期进攻山西、河北北部作为佯攻吸引北元兵力。

明军两路皆获大胜,元惠宗因痢疾死于应昌府,其子爱犹识理达腊在和林继位,为元昭宗。

公元1371年,第二次北伐。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中路徐达出雁门趋和林,东路李文忠由居庸出应昌,西路冯胜由金兰趋甘肃。中路军由徐达统率,在土刺河打败扩廓帖木儿的军队。随后扩廓帖木儿与元将贺宗哲合军,向徐达的主力发起进攻,徐达被击败,明军死亡数万人。李文忠所率东路军与北元兵在克鲁伦河、土剌河、鄂尔浑河一线受挫。冯胜所率之西路军,在甘肃永昌、扫林山等地击败元军。出兰州,由亦集乃路至瓜州、沙洲,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这一次明对元的战争,明军战绩不如人意,短时期内没有再深入草原作战,北元则争取了喘息时间,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始了拉锯式的冲突。此后,朱元璋吸取此役受挫的教训,采用尺进寸取,专事经营沿边地区的方针,向辽东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后随即设卫,避免孤军深入漠北,北元诸王将士相继归附。

公元1375年,扩廓帖木儿病死漠北。公元1378年,元昭宗死去,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任为北元皇帝。

公元1380年,第三次北伐。朱元璋派沐英率师出讨,战于亦集乃路,俘获其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平章完者不花等,其余众多降。与此同时,朱元璋遂决定用兵云南及辽东的经略,以翦除北元在此两地的势力。

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远征云南。明军在曲靖击败司徒平章达里麻所将领精兵十余万,俘二万,后直取昆明。梁王见大势已去带着妻、子一同投滇池自杀。蓝玉、沐英相继攻取大理等地,平定云南。

公元1381年,第四次北伐。朱元璋任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分两路出塞北征。东路以傅友德为先锋,在灰山(今内蒙古宁城东南)大败元军。又行军到北黄河(即潢河,今西辽河),遇到的北元部队不战而逃,被明军追击,北元平章别里不花、太史文通等被俘。西路军以沐英为先锋出长城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攻取高州(今河北平泉境内)、嵩州(可能是指松州,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渡过胪朐河(今中蒙边境克鲁伦河),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

公元1387年,第五次北伐。朱元璋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出征东北。明军步步为营,修筑宽河(河北宽城县)、会州、富峪(河北平泉县境)、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县)四座城,用以存积粮草。随后大军直趋金山。不久纳哈出的部将全国公观童向明称臣,最后纳哈出投降了。自此辽东尽属明有,漠北与高丽的联系亦被阻绝。

公元1388年,第六次北伐。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明朝兵马突然出现,恰好风沙弥天,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蓝玉率明军精骑追击千余里也没有追上。行至土剌河一带,脱古思帖木儿被其部将也速迭儿杀死称汗,捏怯来、失烈门南下,投降明朝,至此,北元灭亡。

也速迭儿夺得汗位后,许多蒙古贵族和大臣不承认其合法性,蒙古分裂成为东西两大集团,明朝人分别称东部蒙古本部为鞑靼,西部卫拉特蒙古为瓦剌。

公元1390年,朱无璋发动第七次北伐。明廷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屡为边患,命晋王朱冈、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各率师北征。大败北元,乃儿不花等被迫投降。

公元1396年,朱元璋对塞外故元进行的第八次进攻作战。朱元璋获悉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以北有北元军队活动,就命令驻扎在北平(今北京)的燕王朱棣领兵去大宁歼灭之。朱棣行军到彻彻儿山,果然碰到北元军。北元军大败,索林帖木儿等数十人被俘虏。明军骑兵追击到兀良哈秃城,又遇北元将领哈剌兀,再次大败北元军。

布里牙特·乌格齐于公元1402年杀元昭宗的儿子尼古埒苏克齐汗孛儿只斤·额勒伯克。而后,布里牙特·乌格齐立尼古埒苏克齐汗之子孛儿只斤·坤帖木儿继位。同年,布里牙特·乌格齐杀坤帖木儿后称汗,也有史书称其为鬼力赤。

北方政权的瞬息万变让后人也迷了眼睛,有人认为至公元1388年,也速迭尔时期已经没有元的国号了。也有人认为是公元1402年,鬼力赤称汗后就取消国号了,至于孰对孰错,我们不纠缠,因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即将消失,一个新的政权又将诞生。欲知后事,请看第三十二章《蒙古帝国的消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