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論語•先進第十一》易解

 邈思遐想 2019-01-29

一、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我國自古稱為禮樂之邦,禮尚恭敬,樂尚和平,兩者都是以仁為本,然禮樂往往因時因人而演變。此章意義,古注有多種(zhǒnɡ)異解,茲採一種解釋。


先進於禮樂,是在孔子以前的時代,學禮樂者都很樸(pǔ)素,看起來,是鄉(xiānɡ)野之人。後進於禮樂,在孔子當時,學禮樂者不像鄉下人那樣樸素,其人言行注重文飾,看起來,是君子。


但是講到實用,孔子則從先進的禮樂。因為先進猶近古風,不失仁本,可使風俗歸(ɡuī)於淳樸。


二、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陳蔡之厄,是孔子周遊列國時一次困苦的遭遇。《衛靈公篇》所記“在陳絕糧”,即指此事而言。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當時吳國伐陳,楚國出兵救陳,聞孔子在陳蔡之間,便派人來聘孔子。孔子將往楚國,陳蔡二國大夫惟恐楚國重用孔子以後,將危害他們,因此共同派人圍困孔子,以致斷絕糧食。後來孔子派子貢到楚國,楚昭王出兵來接孔子,始替孔子解了圍。

 

孔子所說:“皆不及門”,《孟子·盡(jìn)心篇》:“孟子曰,君子之厄於陳蔡之間,無上下之交也。”以無上下之交即此處不及門的意思。諸弟子與陳蔡大夫無交往,始遭遇這種困難(nán)。


從孔子於陳蔡的諸弟子,《史記·孔子世家》載有顏淵、子貢、子路,《弟子列傳》有子張。


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此章開頭無子曰二字,據皇疏說,這是記者所書,並從孔子印可,而錄在論中。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是孔門四科教育,顏子等十位大弟子各以特長分屬(shǔ)四科。德行列為第一,足見道德教育最為重要。


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顏回非有助益於孔子,因孔子說的話,顏回無所不悅。


孔子之言,顏子一聞即悟,所以孔子曾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既然一聽(tīnɡ)就能完全領會,便只喜悅於心,不再發問。既無問題,孔子便不再發揮,而在座的其他弟子不能獲(huò)益,因而孔子的教化不能普益他人。所以說:“回也,非助我者也”。


這是孔子所作的反面文章,言外之意,則是讚美顏子悟性極佳。


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閒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不閒(jiàn),即是沒有閒隙,這是由於閔子騫以孝行感動(dònɡ)父母,能以齊(qí)家,使外人對他的父母昆弟無話可說。

 

閔子後母偏愛己生的兩個兒子,冬天給他們穿很厚暖的衣服,給閔子穿的則以蘆(lú)花冒充棉衣,後來他的父親發覺,要逐出他的後母。閔子卻向父親求情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意思是留後母在家,只有他一人受寒,如將後母逐出去,便連後母所生的二子一同受寒。


他這一番話感動了父親,取消原意,也使後母感激而成為他的慈母,他的兩個異母弟弟也受感動而行弟道。


六、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白圭是白色的瑞玉,《毛詩·大雅·抑篇》:“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玷是玉上的缺點,尚可磨滅,若言語有缺失,則不可磨。


三復的三字,代表多次。南容讀詩,讀到這四句,多次復誦思維,可見他慎於言語,求其無玷。孔子將其兄的女兒嫁給南容。


《大戴禮·衛(wèi)將軍文子篇》曾說南容“獨居思仁,公言言義(yì)”,這兩句話很重要。獨居思仁,是慎獨的工夫。公言言義,即對眾人說話必須合乎正義,以為公眾法則。



七、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季康子想進用人才,所以問孔子有哪一位弟子好學。求才何以問好學,因為人才由好學而來。


孔子對季康子說:有名叫顏回者,好學,不幸,他已短命而死。如今已無這樣的人了,亦未聞有如此好學者。


八、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顏淵死,其父顏路請求以孔子之車為之槨(ɡuǒ)。槨是棺外的套棺。古注以為顏路請將孔子的車子出賣,以資買槨。


孔子未許可,並對顏路說明,人子雖有才與不才之異,但在其父各言其子則同,我子鯉死,有棺無槨,當時我未嘗(chánɡ)賣車為他作槨,因我有時要隨大夫上朝,不可以步行。


孔子周遊列國,回到魯國,雖不作大夫,但國家有大事,仍然上朝,故謙言:“從大夫之後。”


顏路之請,或因禮制不合,所以孔子不許。其他原因,古注所說不一,存疑。


九、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噫,傷痛之聲。天喪予,即是天喪亡我。傷痛之極,所以連說兩句。


在其三千弟子中,顏子最能瞭解孔子之道,他在孔子的心中,是道統的繼承人,是聖教的輔佐者。顏子一死,孔子遽失輔佐,道統無人繼承,天下蒼生將如之何。因此,有天亡我的感受,所以發出如此悲痛的歎(tàn)息。


十、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淵死,孔子到顏家弔(diào)哭,哀傷過度。慟(tònɡ),哀過也。隨行的諸弟子對孔子說:夫子慟矣。孔子慟而不自知,經弟子提醒,故先疑問;“有慟乎”。既而一想,確是過於哀傷,便說: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夫人,即指顏子而言,意思是,不為顏淵慟,當為誰慟呢?由前章“天喪予”,可以瞭解此章“哭之慟”的悲心。


十一、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門人,是孔子的弟子,也就是顏子的師兄弟。他們要以厚禮葬顏子。孔子不許可,但未能阻止,因此感歎說:回,待我如父,而我不得待你如子,使你的喪葬不合禮,這不是我,而是由你的師兄弟所使然。


顏子家貧,又未出仕,厚葬便不合禮,孔子不許可,實為愛之以德,奈因顏子之父顏路作主,師徒雖如父子,畢(bì)竟不是父子,終於不能止其厚葬,所以自歉而又責備門人。


十二、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問事鬼神,事是事奉,事鬼神即是祭祀鬼神。孔子答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意思是說,能事奉人,方能事奉鬼神。欲知所以事鬼,須先知道所以事人。


子路敢問死,是問死後的狀況。孔子答以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說,尚未知生,何能知死,欲知死後的狀況,應當先知生前的狀況。


生前死後以及鬼神等情形,孔子十分明白。孔子在易經傳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biàn),故知鬼神之情狀。死於此者,復生於彼。人死為鬼,復生為人,皆輪回為之。若能知生所自來,即知死所歸(ɡuī)去。若能盡人事,即能盡鬼事。


孔子發輪回游變之理至精,語至元妙超脫。或言孔子不言死後者,大愚也。知生者能知生所自來,即已聞道不死,故朝聞道夕死可也。孔子之道,無不有死生鬼神,易理至詳。而後人以佛言即避去,必大割孔地而後止。千古大愚,無有如此,今附正之。


鬼神死生之理,聖如孔子,寧有不知,此正所以告子路也。


十三、閔子侍側,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閔子騫等四人侍於孔子之側。閔子方正,子路剛強,冉有、子貢和樂。孔子見四位弟子各自坦率的顯(xiǎn)露其性情,不禁歡樂。


“不得其死然,謂必不得壽終也,後果死衛亂也。道直時邪,自然速禍也。”


十四、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魯人為長府,是將長府改建。長府為魯國財貨武器聚藏之所,在魯君宮內。為長府,不是單純的改建房屋,而是別有企圖。魯人,應指魯君而言,但此文不言魯君,而言魯人,是學春秋筆法。


劉氏《正義》以為魯人即是魯昭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公伐季氏,當時孔子正居魯國,則知魯人為長府,正是昭公居之,因其毀壞,而欲有所改作,以為不虞之備。但季氏得民已久,非可以力相制,所以閔子騫言仍舊(jiù)貫,意思是但仍舊事,略加繕治,何必改作,以此諷使昭公不要妄動。


劉氏此說較為可從,但魯人也可以指昭公以後的魯君。昭公伐季氏不成,反被逐往齊國,此後魯國的三桓之家,目中愈無魯君,愈使魯君不能忍受,所以《八佾篇》裡有哀公問社於宰我一章,此處為長府,指為他的計策,當然也說得通。但此時魯君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三家的監視,若伐季氏,必蹈昭公的覆轍,所以閔子以“仍舊貫”之言,暗示其以維持現狀為愈。由這一言,一則保住魯君,一則使魯國免於禍亂,所以孔子稱讚他不言則已,言必正合時中。



十五、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瑟是一種樂器。 “瑟者,嗇也、閑也,所以懲(chénɡ)忿窒欲,正人之德也。”因此,彈瑟時,要心平氣和,表現閑嗇之義。

 

子路鼓瑟,不合雅頌。雅頌之音,令人心氣和平。子路性情剛勇,彈瑟或許欠缺和平的意味,有北鄙殺伐之聲。所以孔子說:在我門中的仲由,彈瑟為何彈出這樣的音調。門人不解孔子的語意,因此不敬子路,孔子再用比喻解釋,仲由的造詣猶如已經升堂,尚未入室而已。

 

孔門弟子求學,譬如入門、上階、登堂、入室,由淺入深、程度不等。入室,如顏子,固然最難,子路升堂又何嘗易得。聖人教育,步步引進,子路雖已升堂,但尚未能入室,所以論其彈瑟,正是期其續(xù)求深入。


十六、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師是子張,商是子夏。孰賢,是誰比較高明。子貢想知道師、商二人誰優於誰,所以如此問孔子。孔子答復,子張過之,子夏不及。子貢再問:“然則師愈與。”愈字作勝字講。孔子解釋:“過猶不及。”猶字表示兩者平等,譬如行路,以達目的地為恰到好處,不及或者超過,都是未達目的地。孔子講中道,要在無過無不及。


十七、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就是季康子,魯國三家權(quán)臣,季氏的權力最大。他擁(yōnɡ)有最多的土地,比當時天子的宰卿周公還要富得多,但他仍感不足,要向民眾加征賦稅。


“子曰”以下兩句,是孔子的評論語。聚斂之事本來出於季康子,《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得很清楚,但孔子只責備自己的學生,所以向諸弟子說:“冉求非吾徒也,你們可以鳴鼓而攻之。”這是聲(shēnɡ)討,鳴鼓即是擊(jī)鼓。一鳴鼓,人皆知之。春秋筆法只責備賢者,孔子深責冉求,而不責季康子,是因為季康子不足以責備。


十八、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此記孔子簡評六弟子的才性。


柴也愚:弟子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歲。愚直,呆板而已,人品卻很好。  


參也魯:曾子性遲鈍,遲鈍是不夠敏捷,但曾子用功勤恒,如“吾日三省吾身”,以及篤學忠恕之道,終於彌補其缺點,獲(huò)大成就。


師也辟:子張才過人,辟,偏也。以其志過高而流於一偏也。 


由也喭:喭,失容也。言子路性行剛強,常喭失於禮容也。


以上四子,各有一失,不得其中。


回也其庶乎,屢空:庶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屢空,聖人體(tǐ)寂,其心常虛而無累,所以孔子空空如也,顏子未到聖人地位,所以其心屢空,屢空是說顏子已近乎聖道。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子貢不接受天命,即是不順乎自然,而貨殖營利,把心放在財富上,以致不能空其心,但不為財富所迷,所以是億則屢中。子貢雖不虛心如顏子,而憶度事理,必亦能屢中。子貢有時研究大道,也能領悟,只不能繼續而已。


十九、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子張問善人之道。善人是樂於作善事的人,尚非聖人賢人,但學聖賢,須先學善。善人之道的道字重要,善人要學聖賢,其道如何。孔子答復,如不實踐聖賢的足跡,雖學,亦不入於室,不能成為聖人。踐跡,就是學習賢人與聖人的行為。


二十、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論篤者,謂口無擇言。君子者,謂身無鄙行也。色莊者,不惡而嚴,以遠小人者也。言此三者,皆可以為善人也。


二十一、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聞斯行諸”,即是“聞斯行之乎”。


子路問:“聽了這事就去做嗎?”孔子說:“有父兄在,你怎麼可以聽了就做呢?”


冉有也這樣問孔子,但孔子答覆,卻是聽了就做,不必請示父兄。


仲由、冉求二人問題相同,孔子答案不同,公西華因此發生疑惑,所以他說:“赤也惑,敢問其中的道理。”孔子答覆公西赤,冉求性退,所以引進他。仲由辦事,一辦就兼辦二人分,所以抑退他。


退則進之,進則退之,便是因材施教。


二十二、子畏于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子畏于匡的畏字,不作畏懼(jù)解,可作被圍解。


孔子在匡,被匡人圍困,後雖脫險,卻與弟子失散,顏淵落在後面,最後才趕上來,孔子一見便說:“我以為你死了。”顏淵說:“老師在,弟子怎敢死。”


孔子知道顏子不會死,“吾以汝為死矣”是一時歡喜的反義語。顏子說“子在”,也是知道孔子不會死,所以說“回何敢死”。孔、顏師徒相知之深,由此可以想見。



二十三、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弑父與君,亦不從也。

 

季子然,為季氏子弟。仲由、冉求,這時皆作季氏家臣。

 

季子然問孔子,仲由、冉求,可以說是大臣嗎?孔子先不答可不可,但說:“我以為你來問特別的事,乃問由、求二人而已。”繼則解釋:“所謂大臣,就是用道來事君,如果道行不通,只好辭(cí)職(zhí)。”


道就是治國之道,也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貫所行的仁政。


解釋怎樣才算是大臣以後,便說由、求二人可謂具臣。具臣,言備臣數而已。”


孔子已經答得恰到好處,而且句句是實話,但季子然意猶未足,再問:“然而他們一切都要順從嗎?”


具臣也不好做,應該服從,把事情辦好。但在季氏家裡,事事服從,便有難題,季氏在魯國三家權臣中權力最大,上欺君,下欺民,大有陰謀篡位之嫌。孔子不答從或不從,但講何事能從,何事不能從,所以說:“弑父與君,亦不從也。”意思是說,一切事可以順從,但如季氏弑魯君,由、求絕不順從。

二十四、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子路派子羔做費宰。費是魯國的費邑,當時屬季氏所有。宰是邑宰,如後世的縣長。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子羔學問尚未成熟,派他去做費宰,無異是害他,所以說:“賊夫人之子”。賊是害。人之子,指子羔而言。


魯國當時,有不少做官的人並無很好的學問,因此,子路認為,費邑有民人,有社稷,使子羔做費宰,在治民與事社稷這些事上,即是學習,何必要讀書然後才算是學呢?


從事政治,必須有足夠的學術,始能辦理有利於民的事情,假使學問不足,就去做官,雖說邊做邊學,實際是拿人民作試驗品,一定有害於民。子羔如做費宰,雖不致於害民,但自己會受害。然而子路竟從反面說得很有道理。孔子因而責備子路:“是故惡夫佞者。”惡是厭惡。佞是佞口,能敏捷的將無理說為有理。


二十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此章記孔子隱居在家,與弟子閒談其志。


第一節,大意是說,子路一聽,就卒然而對曰,一個千輛兵車的大國,挾在兩大國之間,兩大國“以師旅”來加害,又因兵災而致年歲饑(jī)荒。由我仲由來治理,案驗三年治理的成績,可使軍民有作戰的勇氣,而且知道義方。也就是知禮義之道。

 

子路說罷,孔子哂之。哂是笑,含有訓誡的意思。孔子這樣一笑,冉有等就不敢說了,於是孔子指名徴問。

 

第二節,孔子先呼冉有之名問:“求,爾何如?”冉有對曰:“六七十方里,或五六十方里,我若去治理,到三年比考成績時,可使民眾富足。至於禮樂,則留待後來的君子。”


冉有說的話,有謙退,有不謙退。不謙退的是“可使足民”,謙退的是“如五六十”,“如其禮樂,則俟君子”。孔子聽了,未置可否。

 

第三節,孔子再指公西華的名字問:“赤,爾何如?”公西華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祭祀之事,兩君會同之事,願穿禮服,戴禮帽,作一個小儐相”。宗廟之事,謂祭祀。會同,諸侯國相會。端,代表禮服。章甫,代表禮帽。公西華願作小會同之相,言辭溫恭。

 

第四節,曾皙另在一旁鼓瑟,所以孔子先問前三人,然後問曾皙。


“點,爾何如?”。“鼓瑟希”,曾皙原在彈瑟,聽見孔子與子路等三人談話時,便暫停止,此時孔子叫他,他就鏗(kēnɡ)鏘(qiānɡ)一聲將瑟放下,起身對孔子說,他沒有三位師兄弟的才具。說無三子的才具,語氣持平。

 

“何傷乎”,是“何妨”的意思。曾皙說了“異乎三子者之撰”後,就停頓了,所以孔子說,不妨各言其志。

 

曾皙於是簡約的說出自己的志趣。是春季最後的一個月。這時換穿新制的春服,帶領“冠者”,即是成年者,約有五六人,以及未成年的童子,約為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yú),詠而歸”。沂是沂水,舞雩,是求雨的祭壇,祭時有樂舞。曾皙志在領一群青少年學生,在沂水雩壇各處遊覽,興盡,歌詠而歸。這就是隱居教書的志趣。所以孔子感歎說:“吾與點也”。與,是贊同的意思。

 

以下第三段,結束語。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子者出,曾皙在三子出去後,問孔子,三子之言何如。孔子說,他們三人各言其志而已。曾皙又問:“夫子何哂由也?”孔子解答,治國要以禮,由的言語不謙讓,是故哂之。


曾皙在聽悉孔子何以哂由之後,以唯諾表示瞭解,隨即又問“求則非邦也與?”冉求不是治國嗎?孔子又答,誰說方六七十里,或五六十裡的土地,不是國家呢?曾皙聽了,再應以唯諾,然後再問“赤也則非邦也與?”孔子再解答,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既說願作小相,然而除公西赤以外,誰能為大相呢?

 

在孔子當時,天下無道已久,孔子周遊列國,無一處能行其道,所以回到魯國以後,就在家隱居以求其志,一面教學,一面刪定《詩》《書》,作《春秋》。他曾與顏子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能行能藏,是孔子提示弟子各言其志的用意。所以既“與點”,也不否定三子談政治抱負。哂由,只是哂子路“其言不讓”而已。《周易·繫辭傳》“顯諸仁,藏諸用”,“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可以參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