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这4个度,你才能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雅博学苑 2019-01-2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已逐渐成为新一代父母们学习育儿知识的主要途径。一部手机,关注几个育儿公众号,利用零碎化的时间,在等地铁、等公交车的空挡读一篇如何教养孩子的文章,感悟颇深,回家实践……是很多宝妈们的教养常态。

可是,你是否深入思考过,这些教育方法是否真的适应于你的家庭环境,适用于你孩子的性格?或者有些教育观点是否过于偏激或者被你用得偏激了?

在4年教育自家孩子的过程中和10年教育别人家一群孩子之余,李老师看到了太多因为家庭教育不足或者过度造成的弊端:有的孩子因为被过分宠爱而变得自私自利,表面狂妄自大,内心脆弱得不堪一击;有的孩子因为极度缺爱而敏感自卑,过于内向,甚至逃避现世;有的孩子被过度富养,成了能力匹配不住梦想,要么怨天尤人,要么整天做白日梦的“讨厌鬼”;有的孩子从小被家庭穷养了内心,生命里只剩下算计和抠门,给他再多的财富他也不能正常、幸福的享受生活;有的孩子独立坚强,凡事能独当一面,却有着被忽视的脆弱;有的孩子明明很有潜能,却总是自我否定,永远迈不出展示自我的第一步……

孩子是家庭的缩影,更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些心理学常识的人,看一个孩子的表象,就能大致描绘出他的成长环境;看一对父母的状态,也基本能预测孩子的人格特征。

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让我不得不正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与思索,总结出以下几个中肯的家庭教育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工作再忙,也不要忽视孩子

“忙”,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为人父母,中年半载,单位里的中流砥柱,家里的擎天大柱,为了年终奖,加班回来还得考虑有张报表需要做,临睡前突然想到还有个重要邮件没发送……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贡献给了工作和挣钱,却忽视了渐渐长大的孩子。他们从小就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早上出门时,我们顶多看着他们熟睡中可爱的小模样情不自禁地给个吻,晚上回家后,他们多半即将入睡,我们匆匆给个拥抱就要开始加班之旅。周末在家,我们给与的陪伴亦是有限,妈妈有忙不完的家务,爸爸忙中偷闲挤出一点一滴个人娱乐时间 ,面对宝宝们的呼叫和寻求关注,我们也只是象征性的给个回应。

时间久了,孩子们似乎越来越乖了,越来越不烦扰我们了,他们长大了,长成了一个不需要我们“操心”的宝宝。遇到事情,他们宁愿向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倾诉撒娇,也不愿意对我们说半句;面对我们的教导和建议,他们只会哼哼鼻子,然后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甚至背道而驰。

直到有一天老师催着我们去学校“你的孩子怎么如此叛逆?你的孩子最近怎么了?……”我们才恍然大悟,他们成长过程中我们给与的忽视已经连本带利的还回来了,可是亡羊补牢,工程更艰巨。

因此,各位宝爸宝妈们,我们是孩子小时候最需要、最依赖的人,生他们是选择,养育他们却是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无论工作再忙,也务必每天抽出时间来陪陪他们,小时候的任何一次忽视,未来的某一天他们都会连本带利的还回来的。

二、家庭成员再多,也不能溺爱孩子

现代家庭,三世同堂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还未出生就收到了太奶奶、太爷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诸多老人的关心和爱护。生下来以后简直是众星捧月,基本上都轮不到自己的亲生爸妈宠爱,甚至有些家庭的老人都不能容许宝爸、宝妈们教育孩子,他们会各种庇护,平时对孩子也是呵护过度。孩子尚小时,认为轮流抱在手里才显爱护,阻碍了孩子正常的爬行和探索世界的欲望,以至于爬行和学步的时间远远落后于同龄宝宝。

听闺女幼儿园的老师说幼儿园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孩子不能正常上下楼梯,而是要爬着走,这些孩子都是被家里老人爱护过度,抱着上下楼梯习惯后造成的。有些孩子则听不进去任何一句批评或者建议,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在赞美声里长大的,家里人员众多,每个人都及尽所能地讨好孩子、赞美孩子,从此孩子认为赞美才是正常的,任何否定都是一种挑衅和不爱他的表现,长久下来,他们只会成为自负又自卑的孩子。

因此,家庭成员再多,我们的宠爱也要有限度,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遵循他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作为孩子的认知和天性。凡事足够就好,爱太多,终将成为一种负担。

三、条件再好,也不要过度富养孩子

有些孩子攀比心越来越重,买什么都追求名牌,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根本担负不起买名牌的花销,他们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去买。似乎没有名牌傍身便不会被学校、老师和同学认可,“名牌”已经成为很多家庭和孩子寻求存在感的重要途径和奋斗目标。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买名牌可能只是一个自然之举,但是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买名牌却是将原来的生活水准大打折扣才能换来的。

生产“名牌”的初衷不是为了攀比,更不是叫经济一般的家庭啃馒头、吃咸菜挤得头破血流去消费。但凡需要降低基本生活标准去购买的“名牌”都不是科学合理的消费,都要引起我们每个人的反思与抵制。因此,无论你的经济条件有多好,请不要助长你孩子的攀比心和人群里的优越感,真正的优越感是需要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奋斗价值来展现的。如果你的家庭条件一般,更不要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能力匹配不了梦想是很多痛苦的根源。

四、生活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的内心

很多父母从小的生活条件不是很优越,从小就养成了省吃俭用甚至爱哭穷的习惯。哪怕成家立业后,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还是改不了爱钱、怕花钱、动不动就哭穷的惯性思维,孩子每花一分钱都要被他们唠叨一次,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提醒他注意利益。久而久之,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也养成了爱钱、斤斤计较的习惯,哪怕手里头很有钱,每花一分都有无尽的罪恶感,别人花钱买享受,他却成了花钱买罪受。时间久了,他成了朋友眼里的“小抠”,成了同事眼里的“小计较”,亲人认为他不会关爱人,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却活成了多存钱、少花钱的苦逼。

这样的孩子很难获得生活的满足感,心被养穷了,物质再富裕,也终究不会享受生活,人际感情也不容易获得好口碑。因此,为人父母,我们自己再难,也不要天天把“穷”和“苦”挂在嘴边,我们的每一次哭穷都会给孩子享受生活的能力打上一个折扣。如果我们想养育一个穷也快乐的孩子,那么请先宽慰、疗愈自己那颗穷怕了的心。

有人说人生的终极目标是金钱、权利和社会认可,李老师却说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健康、幸福和快乐。获得金钱、权利和认可也无非是为了快乐。幸福和快乐的途径有很多,为人父母,我们的最大责任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拥有幸福和快乐能力的孩子。那么,请各位宝爸宝妈们在养育孩子时思想中肯,不偏不倚,凡事把握好度,不焦不躁,科学教养。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干货知识,请关注“桔子母婴课堂”,我们会启动心理学老师团队的力量为您答疑解惑,让我们一起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