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带师妹的学长不是好科研狗

 坐山观海在路上 2019-01-29

本人科研狗一枚,初升研二的时候,当得知自己要带学妹了,内心无比激动,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内心OS:一定要让学妹崇拜上我这个风流倜傥的师兄,然而做上实验才发现,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首先,我很受不了事先不做功课,完全等别人教的态度,如果别人跟我说,第二天要教我做什么实验,我一定会前一天做好笔记,熟悉过程,最起码不能上来的时候一脸蒙蔽的状态吧。


不过,怕什么来什么,我就是碰到了这样的师妹。进实验室不久,我就开始教她们最基础的实验——Western blot,在我口述了两遍实验过程,注意事项,每一步的意义以及手把手教学后,以下是她们犯过的错误:


1、  组织研磨时不用力:我们用研磨棒研磨组织,提取组织蛋白时,一定要用力,组织研磨的越充分,提取蛋白的量与效果越好,如果有电动研磨器当然会事半功倍,但是需要手动时,就必须用力研磨至少30min,即便如此,离心后的组织蛋白仍会有较多沉淀,然而我的师妹用一种搅拌奶茶的力度研磨组织。。。。。。


2、  组织研磨时没有在冰上进行:提取蛋白的全程要在冰上进行,以防蛋白降解,然而我的师妹,别说冰了,连水都没给我。。。。。。


3、没有蛋白定量:提取蛋白后,直接加Loadingbuffer煮沸,没有测浓度,第一步就夭折了。更气的是,师妹说,要不看看之前都加多少。。。。。蛋白定量是必须的,不然后续的数据分析就毫无意义,蛋白定量有时会存在误差,我们可以根据内参的灰度分析适当调整,但是定量是一定要有的。


4、不清楚分离胶和浓缩胶的意义:师妹第一次灌胶,先制备浓缩胶,后制备分离胶,看的我一脸懵逼,都不知道她在做啥子。做实验的时候脑子一定要清楚每一步在做什么,简单点说,浓缩胶的孔径较大,就是将所有蛋白压缩到同一起跑线,以便后续分离。而分离胶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浓度分离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浓度越高,孔径越小,适合分离小分子量蛋白。


5、漏胶:玻璃板对齐,心平气和,即使老手,也有漏胶的时候。


6、电泳时电压错误:一般情况下,80V,300mA跑浓缩胶,120V,300mA跑分离胶,具体电压和时间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蛋白和机器略作修改,但是你用220V给我跑,是要着急投胎吗?


7、转膜时用用乙醇浸泡PVDF膜:甲醇浸泡PVDF膜是为了激活膜上带有的正电荷,便于与蛋白负电荷相结合,乙醇泡是什么鬼。


8、转膜时,分离胶和PVDF膜的位置放反:正规操作是黑板放胶,红板放膜。反着操作的话,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9、转膜时没有将转膜仪置于冰水混合物中:转膜时因为电压高,所以机器温度会远高于电泳时的温度,没放在低温下转膜的结果就是,你连内参都看不到。


10、PVDF膜是有正反面的:跑完的分离胶没有正反面,但是转膜之后的PVDF膜是有正反面的,与分离胶紧贴的一面才是蛋白转印上去的一面,要做好标记,以免弄错。


以上是我总结的科研新手在做Western blot时可能会犯的错误(确实包含吐槽情绪),咋说呢,都不是难题,大部分情况都是由于马虎不细心,虽然我内心吐槽无数遍,但还是把自己的笔记本默默交给了学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不会像本科那样,教学很少,主要靠自学和领悟,将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才是研究生该有的态度。


PS:今天就策到这里,过年了,希望大家都有对象牵回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