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更适合大公司,中等公司,还是创业公司?

 黄元章5533 2019-01-29

今天是小年,先祝大家小年快乐!诸事遂心!

在辞旧迎新的的日子里,想必也有很多人想为来年做个全新的规划,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关于“选择”的话题。希望或多或少对你有些帮助。今天的故事有点长,开始咯……

在艾力老师的一次讲座结束之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女生抓住他问了一个问题。她是某211大学经济类专业硕士的应届毕业生。目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银行工作,可能会在某个犄角旮旯儿的支行从柜员做起,月薪三五千起步,实习一年半载有可能留下做正式员工;二是去高端商场里的奢侈品牌当导购,立刻入职,月薪万元起步,还有绩效奖金。她一脸困惑,似乎马上就想得到确定的答案。

在问了这位女生几个问题之后,艾力老师跟他讲了身边三个朋友的真实故事。

朋友A君,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大的培训公司工作。大公司的好处是你不需要操心其他部分,只需要讲好课。出差有同事为你订票,有市场部的同事联络讲座,平时有排课的同事负责课程的沟通。随之而来的是长时间的封闭后,很多人除了讲课什么都懒得想,什么新技能都不会,能力退化。由于大公司的福利保障很好,有安全感,不落后不犯错,不会有大问题。做的好也会内部逐渐升迁,但职场的天花板是明显的。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老师应该思考的是,40岁以后怎么办?

朋友B女士,硕士毕业后去纸媒工作。这家都市报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1/3是公司成立之初来的老员工,个人能力堪忧;1/3是关系户,干活少拿钱多;剩下1/3,是从各个学校招来的新人,收入最少干活最多。进报社的第一天,领导要做个Excel表格,整个办公室的老员工没一个人会,他们交稿习惯用写字板模式,如果用word文档,排版一团糟,甚至有的老员工打字速度都不能保证,尽管他们习惯了上班用公司的电脑看肥皂剧玩游戏。这样的中等公司人际关系相对复杂,一方面工作顺利程度与升迁,有时只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喜好;另一方面,规章制度陈旧,管理流程繁琐,正常休假盖章和报销要看办公室人员的脸色。这份工作的优点是工作时间灵活不必坐班。接触的是她真正喜欢的文化领域的知名作家,学者。缺点是收入下滑,不随资历而增加。十年前记者的月薪几千块能买一平米房,现在还是几千块。

朋友C君,毕业于名校,在BAT待了一段时间之后,降薪投身创业公司拿了期权。在大公司里,他觉得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每天做着自己领域里非常具体的工作,对于整个公司体系并不了解。到了创业公司,很多是没有前例,要自己在摸索中,失败中前行。但就近一年的收入而言,无法和之前相比,而他投身的行业以及整个公司的存活,没人可以预知。

其实没有所谓完美的选择,而是看选择之后你做了什么。所谓的完美方案并不存在,但一定存在相对较好的选择,要为自己设定一些基本原则。

入职后A有两条路径可以选,一是在大机构里没紧迫感的按部就班;二是主动迎接更大的挑战,让自己具备更大的事业,升职加薪并不遥远。更重要的是借助大公司的平台积累人脉。

B也有两条路径可选,一是混吃等死,喝茶看报,用虚假的满足感麻痹自己,如果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也可以享受清闲的生活,但再过两年,整个行业彻底衰落时还要重新起跑;二是在不计个人得失积极工作的同时,利用资源和人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尝试转型为内容提供者。

C的两条路径,一是创业公司有可能经营不善,加上大环境的资本寒冬,公司倒闭或者被裁员;二是积极学习,很多时候直接领导就是大公司挖来的,可以直接跟他学习。这在以前的大公司里是不能想的,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公司一日千里,自己也可以成为CxO(首席xx官)。

在做出选择之前,总会有过来人告诫你这个选择要面临的困难。你去大公司,他们说学不到一技之长,无法在体制外生存;你去中等公司,他们说这是夕阳产业公司规模又不大,没有全球化视野;你去创业公司,他们说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失业了。

我恰恰觉得这是最好的时代,往回数5年,10年,个体很难有机会选择生活,我们习惯了被人领导,被人推着往前走,被集体暗示着从众,而现在年轻人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也不再被视为失业。

职场不在是一条单向赛道,我们面前也不再是一条画好斑马线的

摘自:艾力《人生的84000种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