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桥梁工程在施工中质量通病涉及内容广泛,从基坑开挖、桩基础施工、构件预制及安装、支架现浇混凝土等。在桥梁工程中根据桥梁施工的特点,施工中的存在一些质量通病,针对这些质量通病制定了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 1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1.1 灌注桩成孔的质量通病及防治钻孔灌注桩工程属于重要的隐蔽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很多文章都对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讨论。 1.1.1 孔底虚土问题孔底虚土在灌注桩施工中属常见病,一般采取超过灌注桩设计底高程0. 5~1.2 m ,以消除虚土沉降对设计底高程的影响。这样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人为增加了施工成本。 1、孔底虚土的成因 (1) 土质:对地质情况缺乏了解,是造成孔底虚土不容忽视的因素。松散性质的炉渣、砂卵石层易于坍塌,尤其是孔底含卵石较多的砂层易于坍塌,形成虚土,难以取出。 (2) 钻杆及钻头:钻杆不直,使钻头在进尺过程中产生摆动,孔径增大,松土回落;螺旋叶片坡角与转速不适应,或叶片磨损向下弯曲造成落土;锥型钻头可钻碎瓦块或坚土,但取不净虚土。 (3) 钻孔工艺:钻到既定孔深时,有两种清底方法: a、空转清底,停止回转,提升钻杆,称为静拔工艺; b、边拔钻杆边回转,随转随出土,称为动拔工艺。如两种工艺使用不当,将造成孔底虚土。另外,遇到碎砖瓦块、软硬交界层时,钻进速度快也易扩大孔径,造成虚土回落。 (4) 施工工序:成孔后没有及时盖好孔口板,放钢筋笼前没有安放好孔口护筒,翻斗车等施工机械在孔口附近行走等,都将造成地面及孔壁震动,致使虚土回落。 (5) 场地:场地不平整,使钻孔孔径加大;钻杆叶片与孔壁不均匀摩擦,使壁土回落,形成虚土。 (6) 钻机自身:钻机在自身运转期间不规则抖动,对地面形成动荷载,产生震动,造成孔底虚土。 2、防治措施 机械进场使用前检修钻机、钻杆及叶片。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及试钻情况,选定钻头型式及施工工艺。试钻时确定是否需要二次投钻及方法。一般情况下,二次投钻可以减少虚土,土质较好时虚土厚度可以达到规定标准。对于粘性土或土中夹杂砖瓦时,采用动拔出土方法回落土较少;对于砂性土,采用静拔出土法,可减少虚土。加强施工管理,成孔后立即对孔口进行保护;安放钢筋笼时,注意垂直慢放钢筋笼,加强钢筋笼自身的架立强度,以防止起吊时变形,以致碰壁,避免孔口与孔壁土回落;翻斗车等施工机械不得靠近孔口;禁止翻斗车直接灌注混凝土;当日成孔当日灌注混凝土。 目前清除孔底虚土的方法还有:用抓斗清孔底;用套管旋转器清孔底;用手摇式绞盘,悬挂125kg 铁锤锤击虚土,锤击高度0. 8~1.2 m ,锤击10~15 次,效果也很好;孔底先灌入水泥浆将虚土捣固,或用压力灌浆捣固,将孔底虚土固化。 1.1.2 成孔垂直度问题根据文献规定灌注桩成孔垂直度不得超过桩身长度的1%。否则将影响桥体的荷载分布,进而影响整个桥梁的使用寿命。造成成孔垂直度超标的原因如下: (1) 筑岛土料碾压不实,或在雨后施工,钻孔机械施工由于振动致使机械发生倾斜。 (2) 场地不平,钻机钻孔前未进行超平,以至于钻杆不直,造成钻孔倾斜。 (3) 钻孔时钻机摇晃,钻头受力不均产生倾斜。钻孔工作是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钻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和移动;钻机的转盘和底座应水平;钻杆、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铅垂线上,保证垂直度。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作好场地平整工作,松软场地及时进行分层碾压处理;雨季施工现场采取排水措施,防止钻孔处表面积水;钻机左右两侧增加调整装置,开钻前从两个方向校正钻杆的垂直度,钻头尖部一定要对准桩位,对中误差严格控制在d/6 ,且≥200 mm。并在钻孔时,经常校正钻机的垂直度。 1.1.3 成孔的扩径问题关于成孔的扩径问题,在上述两个问题中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扩径,值得补充的是地下流砂。地下流砂一般是在承压水的作用下,钻机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系统使承压水带动细砂产生流动形成的,也是造成扩径甚至塌孔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施工中,要实地分析扩径的原因,采取正确措施。如果是地下流砂的原因,则通过采用反循环钻机,减慢成孔速度增加护壁泥浆的浓度以及外水头压力的办法,来预防孔壁坍塌造成的扩孔。 1.1.4 成孔过程中易发生孔位偏差1、分析原因 从钻孔的设备到地质条件, 以及施工方法上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