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静的书房,他坐拥汉之陶罐、唐之陶俑、种种佛境石像,古风悠悠,思截千古。 在闹市中心,他展出的佛像却敷色金粉,深谙人间烟火,红尘恋恋,亲切可人。 从庙堂的庄严法相,到世间的花红柳绿,麻元彬用他的艺术承载起了“人间佛教”的命题———佛,是鲜活的…… 彩莲山庄,佛是出世的。
——周宛润(影视编剧及小说家)
麻元彬
相见花无语 寄得相思谁知己 麻元彬致力于重彩绘画,凡十余年,在艺术上孜孜以求。不管是花卉田园,还是佛境造像,无不感到一种色调的喧哗及其强烈的视觉的新奇与冲击,而其喧哗之中则呈现着一种神秘与深远的潜流。
美术史论专家沈伟先生认为,重彩绘画的传统比之水墨绘画实际上还要悠久,只是晚清以降,渐渐衰落,不过重彩绘画的创作实践,并无水墨绘画所受固有美学之制约,遂留下探索的空间,而且有走向世界性绘画艺术的通道。麻元彬所行之路,显然具挑战性,不过意义也在于斯。 采莲物语 曾有西风半点香
麻元彬是西安人,当然也只有那些长着慧根的西安人,才能占尽古都之利。幼年时踢的毽子就是汉五铢钱做的;中学时开始收藏古陶器;上西安美院时,学校里供学生练习静物写生的瓶瓶罐罐竟也有不少汉唐古物。到如今,他的书房“彩莲山庄”已被淘换成一个古意盎然的小世界。
他的藏品中见不到多少特别昂贵的稀世奇珍,相反倒是些平淡而普通的器皿与陶俑。素陶也好,彩陶也好,皆有质朴与厚重的资质,陈列几件在台架之上,会生出一种氛围,春秋观之,晨昏抚之,既滋养性情,又培养品位。 呼吸着这样一种渗透着中国艺术精神的古旧之物的空气,麻元彬得到的不仅仅是灵感,而且还有他抵制浮躁的境界。 平常写得姿态许 雪衣常念南无观世音
麻元彬的收藏是出世的,而他所画的佛却是入世的。
在麻元彬的绘画小品前,人们仿佛步入了一个“花开见佛”的境界,那一幅幅敷色金粉的佛像图看上去是如此深谙人间烟火,红尘恋恋,亲切可人。
他说:”我希望我的画和观赏者之间,能够达成一种相处,而不是崇拜,能够唤起一种亲切美好的情感,而不是肃穆。因为,佛,本来就是鲜活的。” 花开见佛系列
什么是相处? 比如,读研究生时的麻元彬研究敦煌石窟、云冈石窟时,在花红柳绿的春天,赫然见到大佛千年沉静的面容,赫然领悟千年一见,那是人与佛的一种相处;再比如,将麻元彬的小品画作轻轻巧巧地从“巴黎春天”带回居室,或者装点办公室,让画作中佛像的静谧微笑成为人间烟火的背景,这,也是人与佛的一种相处。 在麻元彬看来,如果他的“花开见佛”能够触发观赏者一个有意义的审美过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视觉美上,那么他会很欣慰:“我希望观赏者能够通过画面看到背后的故事。” -END- 书画论坛 后序: 本微信公众号为【书画论坛】微信群的服务窗口,要加入【书画论坛】微信群请联系微信号:tea2826
|
|
来自: fuhaizhenren > 《书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