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江|中国油画界“以诗入画”第一人

 fuhaizhenren 2019-01-29

中国人有咏物的传统,崇尚梅兰竹菊“四君子”。许江认为,二十世纪应该用葵。葵是沧桑的史诗。古人用的火把,很多是由向日葵的茎秆经过长时间的水浸后,抽去其芯后晾干而成。因此,葵也可以说是光明的象征。


 



 许江

1955年8月出生于福建。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去德国汉堡美术学院研修。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许江堪称中国油画界“以诗入画”的第一人。他不但写现代诗,对古典诗词也有很深的研究。他把诗心、诗性和诗情融入到油画作品中,融入到他所热爱的葵画中,直击观者心中的柔韧地带。

 

许江画葵、写葵、塑葵,为葵造像,伴葵而眠,被誉为“葵神”。为什么对葵情有独钟?许江说,因为葵花里有自己的生命记忆,葵是他的知音。曾经有一位朋友从花店买了一枝葵花养在盛有清水的花瓶里,结果没多久,葵花就枯萎了。他向许江讨教养葵花的方法,许江建议他下次买了葵花直接插入滚烫的开水。朋友将信将疑地照着他的方法做了,果然葵花的花期延长了二十多天。


独自倾心

 

2003年8月的某日,许江在小亚细亚高原与“葵”不期而遇。此后,他陆续遭遇了生命中五个愀然于心的葵园现场,并从这些发生现场中反复自我开启,提炼出葵园绘画的精神内核。


葵园十二景 回春堂 2005年


葵园十二景 水云间 2005年


葵园十二景 西风瘦 2005年


葵园十二景 秋风过 2005年


葵园十二景 落凰坡 2005年


葵园十二景 六叟图 2005年

 

许江手记:


那是2007 年冬,朋友为我在草原深处留一片葵。吉普车在沟坎中行驰很久,最后在天地一色的微茫中,依稀看见墨晕般的一点,渐近渐大,正是那片葵园。叶已凋残,枝秆坚挺,唯那葵盘, 挑着雪,昂然向远方。白原中,葵化身而为黛黑色,仿佛铁铸,沁着一种冷峻的力量。

  

当地的农人告诉我 :葵是最平常、最草根的物种。土地太贫瘠了,就种葵。葵的发达的根系会抓松土壤,一年年将葵身埋入土中,三年五载,土地就得以改善。西北人收葵,常用剪子将葵头剪去,无头的葵秆弃在荒野,冬季雪寒,挺着一份苍凉。


雪葵的描述深深地打动了我。后来,我把感受画在十米长幅《青葵》中,漫长的三个月创作, 掌心的老茧被笔杆顶得生疼,我把肉身的痛切隐在《青葵》中。那痛楚还让我对葵秆,那剥了皮一般却宁折不弯的葵秆产生莫名的敬意。从此,在我的群葵中,那葵秆成了刻划的核心,编织起一道道密织的葵墙。由于这葵秆,我笔下的葵默然告别了荒寒大地上的羸弱身影,而变为如墙如壁般的硬朗。我知道,在葵的生长的底层,是我自己的生命的洗礼和塑造。我在这里挥汗耕作, 在这里化蛹成蝶。

 


青葵 2008年


秋葵会否变红 2008年


如果说早期的葵园系列作品还带有许江个人的抒怀和抒情,到2009、2010年前后,许江的作品则有了一个转折。原本鸟瞰式的大地,历史性、废墟感的风景,慢慢变了,葵开始竖立起来,耸立起来,开始具有纪念碑的意识。


晚风为谁而追 2009年


无地花 2010年


长空艳 2011年

 

仲夏叶 2011年


绿云 2013年


藿风 2013年


在新疆阿尔泰荒原,国土西北角的大地上,许江再一次见到了葵,那是满山遍野如同燎原火焰一般的老葵。它们在历史的荒原上,在阳光的箭羽下经历着生死轮回。在这里,葵的献祭意味更强烈,那里又像祭坛,又像剧场。这一批作品构成了东方葵系列的主题。


许江把他的展览命名为“东方葵”,在这个系列里,葵被置于史诗剧场般的空间中,蔓生、交错、叠压、铺张。

 

葵名东方,不只是由于许江与葵遭遇的起点是小亚细亚高原那个世界史上的“东方”的起点,也不只因为它们永远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许江以葵为一代人立像。这代人独特的身世和历史境遇,他们的生命经验与精神气质,通过“葵”这样一个曾经浸泡着青春印记的物种意象得以彰显,这是画者的心志,也是“葵”的使命。

 

东方葵 狂飚 


东方葵 逆生


东方葵 如噎


东方葵 黍离


东方葵 铜壁


东方葵 涌葵


2015年,许江在嘉兴南北湖写生的时候,有了新的感受:他捕捉到了台风刚过的遍地狼藉。对画家来说,那里有现场感、戏剧性,好像是戏剧的刺点在那时那刻那地发生了。

 

静候 2015年


倾覆者之一 2015年


许江手记:


台风,十五级的飓风,沿着浙东的海岸旋移,象刨刀一般旋削着陆地。大片的葵倒伏、倾伏, 如若波涌,葵杆贴着地垅爬行,此起彼伏。这是一场浩劫,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令我怦然心动。凌晨,乘着微熹将画架铺开,那远近地伏的丛葵墨团般凝重,曦光在某些凝重的叶藿上闪光, 园地深处的倾伏一片狼藉。在那个狂暴之夜,这葵经受了怎样的肆虐?经受了怎样的摧残?此刻,他们用群体的身躯,刻录下这份生与死的搏斗。这动人心肺的倾伏,塑造着某种催剥与重压,也塑造着某种担当和代价。每一片倾伏都不尽相同,都用具体的倾伏,记写下这片生命的抵抗和顽强!台风,那个我们认为过去的历史,被它们用身体镌刻在这里。

  

此刻,葵园格外宁静。一方面,葵园的倾伏与抵抗仿佛还在持续,另一方面,这一切又被凝在这里,凝成一片戏剧般的宁静无声。仿佛一场戏达到最高潮的瞬间,一切凝固了,连声响也被关去。但总有几株葵,那些被倾伏者支撑着的葵,依然挺立着。那是哨兵,那是大地苏醒时的寂然眺望。我蓦然感受到 :此时此刻,这葵园,这劫难之所,正凝着一种天地终极的表情,愀心于远未完美的自然。此地氤氲着一种趋于完美的静默和诗性,正是这种静默之诗,令我们如醉如噎。

 





许江更多作品欣赏

-END-

书画论坛 与你分享



后序:

本微信公众号为【书画论坛】微信群的服务窗口,要加入【书画论坛】微信群请联系微信号:tea2826本群自建立以来成功邀请到很多名家入群,现有:常树森,吴映强,黄今,路雨年,顾青蛟,刘继彪,高显惠,王申勇,李喆,陈东山,肖伟,鲁双喜,刘彩霞,贾国英,郑连侠,刘雨衢,佘焕晟,单言芳,邢诚爱,陈军,吕大江,王春之,高殿霞,杨文学,卢立元,徐鸿义,晏彩瑜,贺秀,马青原,陈德华,郭瑞卿,蒋循,李明,姚志臣,赵桂明,王侠力,冯增木,赵巨耀,贾天浩,李联起,徐宏清,郑胜德,白占荣,邵健,高喜占,张启兰,肖彦卿,郑路迅,范军辉,王彦志,赵云龙,宗新民,王四贝,赵小石,戴培诚,王树祥,卢承豪,鲜小云,杨文学,冯占奎,袁真,仰时国,宋晋,林永龙,冯永辉,吴娟玲,孙云霖,郑玲玲,丁建国,陈拥军,严华,周连刚,赵巨耀,蒋伟民,葛强,齐士方,王彪,田凯,王亚新,王月松,张文旗,王重兴,陈春生,徐文略,郝建武,刘元模,吴孔庭,宋俊琛,康以维,李凤龙,袁宏楷,赵克俭,李赞峰,冯随兴,张大川,姜波,宏树檀,孙爱琴,楚月娟,黄蕾,李海艳,王燕飞,殷明尚,刘明烈,赵桂明,刘华峰,高世峰,边永会,马瑞波,刘雪强,李保山,赵开新,吴楚天,吕丽娜,唐再辉,王喜堂,郭龙飞,高隆正,赵崇庆,吕国亮,钱玲萍,李永刚,李关亮,邓高健,张瑞,刘木龙,李长城,李仙儿,崔学超,刘华锋,温海龙,冯永辉,张文旗,于金英,王洪超,杜雕楼,左石,胡爱民,徐金敏,李雅菲,汪丽霞,张瑞,韩现忠,刘汉斌,张明辉,宋晋,段连芝,孙志刚,沈海清,党文军,张洪春,窦凤展,展增荣,项武英,刘备战,于金英,周瑞青,李占军,高峰辉,刘景双,李世成,刘一骏,刘家生,张韫韬,王子维,姜彦,刘素玲,李亚飞,赵国辉,孙锡之,赵国辉,刘弘铭,王海轩,王振林,腾龙,赵星顺,任方程,三川,刘成生,戈远,马丽,黄伟,葛军,张友粮,刘卫东,黄海勇,裴龙,沈文惠,张弓,唐慧纹,李玉春,李仙,王和,高银洪,刘月松,周艺烽,姜彦,齐勇军,赵维华,赵金明,王濂,杨清岭,李泱,吴玉荣,刘一如,黄少林,李明明,林永林,王晓萍,赵慧萍,任延仲,王文举,马建华,孙铭,王瑜,黄浩深,张小路,沈玲芳,王青菊,李馨,薛嘉惠,刘志晖,刘忠臣,李泽钰,赵萍,秦峰,刘亚璋,任淑丽,孙逢春,王明泽,王同亮,夏云清,马海伟,郑枫秋,石建勋,盘虎杰,张万昌,耿一心,刘佳,王兴华,萧元辉,刘玲,薛以君,贾宝萍,骆阳叶,王国文,杨妮娜,荣小松,王柏松,杨秀臣,李万峰,李佩俊,边永会,郑宏光,张秀品,刘晓东,李岩,蒋意,张丽萍,陈枫,曾欣,唐辉建,贺秀,王莹,王壮,王云,袁金奎,潘舟,曹忆潜,屈义礼,王素梅,沈胄,赵永强,王爱民等......本群期待您的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