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味道的翡翠——官四玉 这个故事来自腾冲,传说腾冲城关五街有个叫官占吉的小伙子,他20岁的时候就开始到玉场挖玉,但是时运不济,一个人在玉场用了50年的青春,却没有挖到一块真正的玉石。 人过七旬,繁重的体力工作早已无法适应,无奈之下,他站在山头遥望远方的家乡,回想坎坷人生,眼眶不由自主的湿润起来,一股心酸涌上心头,顿时老泪纵横。泪流过了,心里逐渐舒缓,老人这才感觉一阵内急,就随便找了个地方,对着一块石头方便起来。没想到,这块石头经过尿液的冲刷后,逐渐漏出绿色。老人也很好奇,仔细观察这块有味道的石头,居然是块绿色美玉。 老人认为这块石头就是他命中期待的玉石,于是将它运回腾冲。后来,官占吉因此飞黄腾达,此时经过大家口口相传,就将是这块玉称之为“官四玉”,因为官占吉在家排行老四。 官占吉为了纪念这块翡翠,还制作了一块“有美于斯”的牌匾,意思是:有一块美玉的意思,后来,这块玉用于加工手镯了。玉以无处寻找,而故事一直流传。 最“憋屈”的玉器——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北京北海公园,是由独山玉制造的。独山玉一年仅产500吨玉石,而这只渎山大玉海雕刻后的重量达到3.5吨,可想而知它是多么的稀有。元代蒙古族非常崇尚玉文化,传说渎山大玉海是忽必烈最爱的一件玉器。当时用动用了无数能工巧匠打造了这只“巨碗”,并用它承酒招待下属。可惜的是元代的历史太短。朝代交替的时候,这只“巨碗”流落民间,被送到了真武庙中。 崇尚四大皆空的和尚们,心中也没有珍宝的概念,正好庙里缺了一只腌菜的缸,恰巧它的大小合适,就将它用来腌菜。结果,国宝级别的渎山大玉海与咸菜共度300多个春秋。经历明清的战乱,渎山大玉海在寺庙里完好如初,后来在乾隆年代,一位大臣发现了这个用于腌菜的“大碗”,并将它的情况汇报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古董,所以他用千金将这个腌菜的“巨碗”买下并收入宫中。 清末的动乱年代,很多珍宝被运到海外,有的毁于战火,还有更多下落不明,这只渎山大玉海却能保存的非常完好。目前它依然存放在北海公园,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前去一览真容,再帮小妹闻闻,看看腌了300年的咸菜,现在是否还留着来自明朝的咸菜味道? |
|
来自: 容得草堂 > 《古玩 书画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