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一件事,不是日本工匠专利,这些老人守艺一辈子

 林小霖 2019-01-30
1/9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以前,选一个行业和嫁人一样,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如今,换老公、换工作已经简单得如同换衣裳。很幸运,过去七年。我们一直在关注老手艺,这个行将就末的行业。七年,两百多位老手艺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生一世一件事,从来不是日本“人间国宝”工匠的专利,只是我们小老百姓们的生活日常而已。今天是重阳节,老艺人们老当益壮,还坚守着自己做了一辈子的老手艺。
2/9地点:云南香格里拉 手艺类别:东巴纸/东巴文 手艺人:和志本 年龄:82岁 从艺时间:72年。位于在云南香格里拉县白地村,是纳西族的发源地。这里流传着一种纳西族使用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古老的东巴文被书写在一种特制的东巴纸上。和志本从小跟随族人学东巴文,制东巴纸已经70多年。如今,他成为为数不多既会书写东八文,又会制东巴纸的老艺人。
3/9地点:云南腾冲 手艺类别:油纸伞 手艺人:郑映海 年龄:83岁 从艺时间:71年。云南腾冲荥阳村,制作油纸伞的历史已经近300年,村里的郑姓家族制伞技术已经传承了十多代人。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油纸伞。如今村里做油纸伞只有郑映海一家人。郑映海从12岁开始做伞为生,做了一辈子伞。油纸伞还能传多少代,郑映海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会做到做不动的那一天。
4/9地点:湖北云梦 手艺类别:皮影戏 手艺人:秦礼刚 年龄:69岁 从艺时间:41年。因为一晚上可以挣十块钱出场费,28岁的秦礼刚成为了一名皮影戏艺人。每年364天,躲在光与影背后用演皮影。在云梦县城开了一家名为“梦泽皮影戏馆”的老戏馆,每看一场皮影戏收2元票钱。40年过去了,他和他的戏迷们都老了。但戏迷和唱戏的人每天都聚在老戏馆里看老戏,他们都迷上了那种40年不变的老感觉。
5/9地点:湖南凤凰 手艺类别:蓝印花布 手艺人:刘大炮 年龄:84岁 从艺时间:72年。刘大炮,本名刘贡鑫,祖上连续五代都是凤凰县城的名染匠。而12岁那年刘大炮因为家贫辍学,子承父业做了染匠,此后70多年,他的人生就和蓝印花布联系在一起。黄永玉曾经两次给刘大炮画像,并为他的染坊题词:“大炮在此,百无禁忌!”
6/9地点:江苏苏州 手艺类别:箫笛制作 手艺人:邹叙生 年龄:82岁 从艺时间:67年。上世纪50年代,年仅15岁的邹叙生跟随叔父做乐器制作学徒,后进入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做制箫师。中国的第一批十二平均律排列孔的竹笛便是由他们研制。乐器厂倒闭后,邹叙生就在一家废弃的工厂中继续自己的事业。邹箫一箫难求,但制箫师却无欲无求。如今制箫只为儿孙以及那些吹着他制的箫变老的乐师。
7/9地点:湖南泸溪县 手艺类别:傩面制作 手艺人:刘明生 年龄:66岁 从艺时间:39年。泸溪县浦市镇,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西散记》中描述的赶尸、下蛊、落洞等神秘文化故事至今依然在这里流传。今年66岁的刘明生,就是专门为傩面师们制作傩面具的傩面师。傩戏式微,傩面师这种职业也成为濒危物种。“我不知道我会影响多少人,但起码我孙女受我影响学了民俗艺术。这就够了!”傩面师对未来很乐观。
8/9地点:江苏南京 手艺类别:绒花制作 手艺人:赵树宪 年龄:62岁 从艺时间:46年。年绒花”谐音“荣华”,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被称为“发髻上的南京”。如今随着佩戴绒花习俗消失,赵树宪也成为南京最后的绒花艺人。赵树宪的梦想是让绒花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佩戴绒花的习俗消失了,他就开始出新绒花,插瓶,做成挂画。如今,赵树宪十平方米的工作室,是绒花最后的“荣华”。
9/9地点:江苏南京 手艺类别:打白铁 手艺人:夏依海 年龄:90岁 从艺时间:80年。这是三年前拍的照片,当时白铁艺人夏依海已经90岁。他说他希望能打铁打到100岁。采访结束后几个月,夏大爷就去世了。他最终没有实现他打铁到100岁的梦。很多手艺,随着老人们离去,也都消失了,以后我们只能通过照片来回忆。(更多手艺人的故事,关注一点号:侣行记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