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美国零售巨头西尔斯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这家成名早于沃尔玛的零售巨头走上了绝路。 曾经300亿美元的市值蒸发殆尽,如一颗流星黯然陨落。 1886年,西尔斯创立于美国。 最初,这家零售公司靠邮购业务起家,围绕着北美铁路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到了1895年,西尔斯的邮购产品目录多达532页,被人们誉为“消费者的圣经”。 1925年,西尔斯又启动了连锁经营模式,在美国各大城市开起了购物中心。 上世纪70年代,如日中天的西尔斯年营业额达到美国GDP的1%,成为全球零售行业龙头。 西尔斯的经营思路就是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所以它的零售品类越来越多,甚至因此造就了许多美国民族品牌。 然而,业务数量的扩大让西尔斯变得臃肿,体量过大也使得公司对于外界的变化感知迟钝,危机就这样悄悄埋下。 当世界遭遇经济危机,人们的钱包不那么充裕的时候,西尔斯的业绩开始下滑。 同时,低价零售商沃尔玛开始崛起,并在上世纪90年代取代西尔斯成为零售业龙头。 更可怕的是,电商的出现给传统零售商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亚马逊线上零售的发展,无可避免地打击了线下零售市场。 这对于西尔斯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2011年开始,西尔斯的业绩开始大幅下滑。 截止到现在,西尔斯累积亏损高达110亿美元,年销售额下降60%,股价更是跌破1美元,市值从300亿美元缩水到1亿美元。 曾经辉煌的零售巨头,走过了125个年头,终于迎来了谢幕。 对于西尔斯的没落,观点很多。 有认为是电商崛起导致传统零售商遭受打击,也有认为是西尔斯现任大股东兰伯特于2005年掌舵之后,一系列错误决策造成的。 兰伯特是华尔街的投资人,被外界誉为“巴菲特第二”,但在零售领域却是个新手。 面对沃尔玛和亚马逊线下线上的蚕食,西尔斯既没有学沃尔玛改造供应链,也没有布局电商,而是选择和另外一家陷入困境的零售商凯马特合并。 合并之后,西尔斯通过出售店铺、削减成本试图扭亏为盈。 然而,节省下来的钱却并未被投入到零售业务,而是将经营中心放到了保险、银行、房地产等投资项目上。 同时,工资降低造成基层员工流失,导致商场的服务质量下滑。 就这样,合并后的西尔斯未能扭转局势,继续滑向深渊。 2018年10月15日,西尔斯一笔1.34亿美元的债务到期,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西尔斯无法保证可以到期偿清债务,无奈之下申请了破产保护。 在迫使西尔斯倒下的众多竞争对手中,沃尔玛尚可算作西尔斯的同行,而亚马逊则是地地道道的外行人了。 随着跨界竞争的兴起,商业中的竞争变得更加剧烈,也更加难以预知。 2018年4月,卡西欧宣布退出卡片相机业务,曾经辉煌一时的卡片相机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迫使卡西欧退出市场的并非其它相机厂商,而是智能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愈发强大,卡片相机这样以便携性为卖点的拍照设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步下降,最终败下阵来。 同样,当初引领智能手机潮流,击败功能机时代霸主诺基亚的苹果,此前也并不是个手机厂商。 本是电脑厂商的苹果在做出划时代的智能手机产品后,迅速成为了诺基亚的竞争对手,并将其打败。 苦心经营多年的诺基亚怎么也想不到,最终是一家电脑厂商取代了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泡面这个速食美味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过去那些耳熟能详的品牌也在一步步淡出大众视野。 在普通人不知道的行业背后,是方便面企业销量的大幅下滑。 造成这一切的并非同行,而是一批互联网企业。 当外卖兴起,人们可以坐在家中就吃到各种可口美食后,简陋的泡面就再也提不起人们的兴趣了。 无数次的跨界竞争都说明了: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不论你是行业中的小兵,还是如诺基亚那样的霸主。 一旦错过时代潮流,就会被别人后来居上,直至退出历时舞台。 更可怕的是,你并不知道你的对手来自哪里,会用什么手段打败你。 你能做的,就是抓住时代变化中的机遇,确保自己不被抛弃。 只有这样,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活下去。 来源:美国纽约信息平台 |
|
来自: 東泰山人 > 《美国观察与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