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仁医院院长马骏: 实现目标,需要分解力 我们医院合并自两家区属综合性医院:长宁区中心医院、长宁区同仁医院。政府希望通过合并实现资源融合、优势互补,把我院打造成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确定目标后,我们对照自身,梳理目标任务,然后分解,变成每年的行动。 首先,严格执行预算管理,针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员工收入待遇、医院运营结构等,在预算管理中确保重点项目,使预算管理紧密围绕医院整体战略目标。 其次,提升学科实力,打造品牌。我们每年做学科评估,围绕医院整体规划布局要求,对所有学科进行“三年一个周期”的规划和评价,以此打造3个学科发展群。4年来,我院引进26位学科带头人,并加快自身人员培养,要求所有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 最后,完善考核机制。我们用目标管理方式来考核每个学科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绩效管理办法,激励员工,平衡所有学科的发展方向。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 突破传统,需要创造力 新一轮医改,要求医院改变运行模式、管理模式、诊疗模式、服务模式。二级医院的医疗行为相对简单,再加上病种结构单一,优化临床路径时就会遇到问题。那么,二级医院应如何实现转变? 我认为,医院可倡导学科专科化、专科中心化、中心内部管理一体化。在病种结构有限的条件下,要把资源用好,同时兼顾内科和外科需求,克服传统诊疗模式与习惯思维。二级医院更要依赖三级医院的优质资源、优质技术、优质病种,开展相关合作,实现错位发展。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院长吕中伟: 绩效改革,需要持久力 国家全面推行医疗改革,医院的医疗评价体系怎么随之改变?我认为,绩效改革是基础。 公立医院薪酬体系大致包括工资、绩效等其他激励,固定薪酬较少,大部分是绩效薪酬,包括月度奖、医技奖、专项奖等。我们医院的绩效薪酬是按照考核人员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指数,主要是效率指标、发展指标和服务指标。学科是医院之本,而人才是学科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非常注重教学科研,大幅增加科研奖励幅度,促进绩效改革,探索“一科一组”三级模式,科室可以进行绩效二次分配。 全面开展绩效改革以来,我们医院的业务量、收入等大幅度提高,2018年,药占比降低16%。接下来,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改革,促进医院全体员工更有激情与干劲。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院长刘卫东: 合作共建,需要执行力 我认为,二级医院要发展,需要搭建共享平台。 我们医院从2003年开始探索搭建共享平台——和医生集团合作。我们选择医生集团有哪些条件?第一,要有一技之长;第二,要有充足病源;第三,要有一定的学科影响力或号召力;第四,要有一个独立法人。而医生集团需要什么呢?第一,他们需要合作平台;第二,需要多点执业;第三,其收益主要在于劳务、教学、会务培训等。 随着运行模式越来越成熟,我们为医生集团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他们也为我们医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如今,我们医院提供一站式服务,不用排队,预约、挂号、收费、抽血等,哪个科都有,我们就一个目的:让患者少动。这样一来,人流量控制了,医院的洁净度、安静度就有保证,患者感到满意,而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努力的方向。 我们医院的实践证明,医生和医院共建合作平台,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1+1>2”。 (以上观点来自由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举办的二级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管理论坛。特约记者 宋琼芳 通讯员 梅莉莉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