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空谷罗汉 2019-01-30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节日情形

中国传统社会,一般是从“小年”开始即进入“春节模式”。民间开始过节,官方也开始放假。但古代春节重点不是吃喝,而是祭祀,祭祖、祭神等等,与现代的节日活动大不相同。

“小年”的具体时间,在全国各地并不统一,有的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非常罕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清代衙门

这种差异,近年有不同说法与解释:

一是“等级说”。传统社会,人分三六九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就是过小年的时间是根据等级高低的顺序进行的: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平民二十四日,水上人家、贱民则在二十五日,层次越低越后过小年。

二是“地区说”。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并且认为,北方是因为受官家的影响。

凡此种种,现象固然存在,原因的解释则是错误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年画

小年,即“交年节”,旧年与新年的交接,从这一天。“交年节”在宋代有明确记载,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於灶上。”

宋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小年又是送灶日,据称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故民间在这一日祭灶神。送灶其实是“交年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无论是“交年节”还是祭灶日,宋代的时间都是腊月二十四,没有二十三、二十五这样的说法。宋代以前,更没有这类说法。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节日情形

史料显示,腊月二十三祭灶始见于明代。明万历《任丘县志》(今河北沧州)、《沁源县志》(今山西长治)、嘉靖《平凉府志》(今陕甘地区)等,祭灶日皆为腊月二十四日。万历《福山县志》(今山东烟台)、万历《徐沟县志》(今山西太原),祭灶日则是腊月二十三日。在明代,北方地区多为腊月二十四,少数为腊月二十三。由此可以看出:祭灶时间与地区无关,也不涉及人的等级划分。

宋代皆为腊月二十四,明代出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两种情形,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宋明之间的元代。

清蒙古人罗布桑却《蒙古风俗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为火主哈扬哈日娃佛定为太后的祭祀。腊月二十三日祭火的用品有:全羊、粘饭、枣、黄油、香、白哈达、蒿草、酒。祭火时不用红色的器皿,而用黑色的器皿。由男人动手祭火。有一家之主或长辈男人跪在前面,女人在后面下跪,向火佛上供磕头……供完火主,大家一起吃祭火的粘饭。”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头骨制成的碗

蒙古人崇拜火神,祭火神的时间腊月二十三晚。蒙古人入主中原,中国的小年由此变为腊月二十三。朱元璋推翻蒙元,恢复汉族传统,小年重新恢复为腊月二十四。北方受蒙元影响大,仍有部分地区保留了蒙元时期的传统。南方受蒙元影响小,明代则全部恢复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这就是南北方过小年时间不同的原因所在,但不是全部原因。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清代画像

中国的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明朝为清朝所灭,满清入主中原,再度带来中国小年时间变化。满清实行的是满蒙联姻,制约的重点则是汉人。雍正帝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率先祭祀神,祭拜的就是蒙古人的火神。而平民阶层,也就在官家的影响下,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

所以,从宋到元—明—清,小年时间经历了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三这样的转变。沿袭到后来,没有官方的明确规定,腊月二十三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也就同时存在。

史料分析,证明上述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火神庙

有学者研究了200百多套方志,有明确祭灶记录的有140套方志。宋代《南宋吴郡志》,明确记载腊月二十四是小年祭灶日。元代《元至顺镇江志》记载的,也是腊月二十四祭灶。明代方志中,12套南方地方志,祭灶(称小年)时间全部腊月二十四;北方地区的7套方志中,5套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只有《福山县志》《徐沟县志》两套为腊月二十三祭灶。

在138套清代地方志中,有104套载有十二月祭灶。在这104套有效方志中,北方地区24套地方志,有14套记载腊月二十三祭灶, 8套记载腊月二十四祭灶,2套记载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这个统计显示:北方多数地区腊月二十三祭灶,是从清代开始的。

在80套清代南方地方志中,有67套记载腊月二十四祭灶,占83.4%。而清早期的9套北方地方志中,有5套祭灶时间与宋代习俗相同,即腊月二十四日,占55.6%;3套记载腊月二十三祭灶,占33.3%;新蔡县志载祭灶时间为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节日情形

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越是清朝后期,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地区越多。清康熙年《大兴县志》(今北京大兴)的记载中,祭灶时间仍是腊月二十四。

中国传统小年的时间,唐以前不可考,宋代固定为腊月二十四日,元代为腊月二十三,明代恢复为腊月二十四(部分地区保持元朝习俗腊月二十三),清代又恢复元代的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

民国实行“五族共和”,小年的时间不再带有民族的色彩,这是现在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在不同地区作为小年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数百数千年里,各民族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一家人。从中也不难看出,小年的时间变化,其实也是一部中华史!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肯定错了,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节日盛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