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八策略 识字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识字,最终学会独立识字。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八种。
1、
2、
例如:学习“看”字,可以一边请学生表演孙悟空往很远看的动作,一边让孩子观察他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就表示看。
“看”是由“手”和“目”组成的。生字“扫、打、提、抬、抓……”都是“扌”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作,让他们在动手演示中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字义用法的理解。 3、熟字加减法
比如:借助一些熟字加减或更换部件的方法,组成新字。如郊-阝=(交);扌+白 4、字形比较法 对形近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汉字字形的理解,如:鸟和乌,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漆黑。 5、自编歌诀法 在阶段性复习生字时,形声字“情、请、清、晴、蜻” 把学生 :容易混淆,一位老师把它们编进了儿歌:“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再如,在区分“饱、跑、泡、炮”这几个字时,学生编的儿歌是:“上学去,背书包,吃饱饭,不要跑;洗衣服,用水泡,过新年,放鞭炮。”再如在识记“燕子”的“燕”时,我们编的儿歌是:“草头连着根,口字把北分,还有四点底,快往下面蹲。”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 6、自编谜语法 如在教“画”字,我出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 歌曲的“歌”孩子经常把右边写成反文 ,我编写了谜面:哥哥欠我一首“歌”。 针对“坐”学生说:两人土上蹲 。 颜色丰富就是“艳”,一嘴咬去牛尾巴便是“告” 7、故事想象法
对一些难记的生字,可通过老师的想象或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怎样记得牢就怎样记。如斯霞老师在教“攀登”的“攀”字时,一边板书一边说:“山上有许多树,树上有许多枝枝桠桠,用大手一抓就爬上去了”,并编成歌诀:“两树中间两个'╳’,大手一抓往上爬。”
在教学“休”时,学生说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教学中,针对字形较难的字,我们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区别去记忆。
8、肢解字形法。
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就头痛认为难记、难写,如果把这些字分成一个个小部件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 在实际教材中,每一课平均都有十个左右的汉字需要识记,如果总是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记忆,说完这个字说下一个字,确实不便于学生进行记忆,时间也不允许。如果我们能把要认的这些字归归类、分分组,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这一课的生字中有几个字可以用同样的识字方法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在说出其中一个字的识字方法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说出同种方法记忆的另几个字;再比如,在要认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字的结构、偏旁是一样的,也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指导学生记忆;另外像一课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同音字或形近字,也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比较进行记忆。其实,随便翻看教材每一课后面的生字,都可以找出有几个字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都可以把它们按归类的方法进行指导,所以,这样归类指导识字是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