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 八大山人国画山水 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是本土中国画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禅画境界之一。 禅画在本土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自唐代王维从真正意义上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像贯休这样的禅画大家。 王维《长江积雪图》 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 八大山人国画花卉 真正意义上的禅画必须扫尽俗肠,不随时趣,散闲清介,在意象笔墨中达到禅画境界,这种禅画境界的体现,相对而言还不能兼及具象表意的禅画层面。 李迎春作品:美人身旁一醉眠 具象的东西在某些程度上往往与写实主义相关联,而真正禅画的基本要素相对要拒斥具象和表意,依写意笔墨达到禅画境界是具象、表意及外禅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陈子庄国画减笔山水 禅画必须要体现笔中有禅,墨中有禅,禅在笔先,直指本心。大家知道,笔墨在古典画论中,实际上是由“笔”和“墨”两个独立的概念组成,二者即有相互区别的美学含义又承担不同的审美创造功能。 李迎春作品:万事不挂眼,头低气不虚 在禅画中“笔”“墨”能否体现“以笔为宗,以墨为法”之双重功蕴,最终要看作者笔墨语言所喻旨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能否达到一定境界。 元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局部 用笔墨抒情言志是本土艺术有别于西方艺术的本质所在。中国画有“逸品”之说。逸品则在中国画品史上视为最高品,而禅画又是中国画中的最高境界之一。 简远笔墨、脱尘境界——如何欣赏禅画欣赏?现在不少人理解禅画总与佛门境界关联,认为禅画只有佛教才能派生。这也是一种表层的理解,在今天看来,禅画仍有狭义禅画和广义禅画之分。 齐白石国画:曲洛荷风图 广义禅画是西域入禅后扎根于本土的、以梁楷、董源、巨然、范宽、黄山谷、董其昌等为代表的、与儒、道、释三门共生的一种具意兼及的本土禅画,而狭义禅画相对不具有兼容性。 八大山人国画:游鱼 欣赏禅画还要用辩证的哲学观点去辨识它、解析它。对于一幅作品,不能简单理解为其画面表象简、空、繁就是禅画,这是对禅画的误解。 对于绘画中的“简”和“繁”,绝对不能停留在以“简”论“简”,以“繁”论“繁”的表层上。 石涛山水作品 可以这样认为,将八大禅画继承下来的是清末吴昌硕、近代齐白石、近现代潘天寿三位大师。他们与八大不同之处便是在简远笔墨和脱尘境界的开示中还远逊色于八大禅画,当然,三位大师的画作今天看来并不是件件都可称之为禅画。 ![]() 李迎春作品:世事如棋局 八大禅画之后的清中期,也出现了一些禅意画家,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清中期一些有简单表象的禅意画并不等于就是禅画,而禅画必须体现内在禅意、禅空、禅境和禅学脉络。 禅画创作的美学原则:收放自如无拘束,造化之功肇自然禅画的创作多以禅诗为题材。原则上,禅诗是歌咏禅境的。禅画是禅诗的艺术体现。禅宗认为,境由心生,“心生则种种法生”。 ![]() 八大山人作品 主体不仅可对眼前景物取舍选择,而且可以通过艺术想像,凭空创造出艺术形象来。那种“山河大地皆是佛法”、“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境界,如果把它画出来,那将把人们带往多么壮观而又虚无飄渺的世界中啊! ![]() 启功硃竹 禅画笔法简练但禅意盎然,有时山水画中有一处“空白”,则满纸皆活。相亦是道,道亦是相,体用浑融。 王维在《画法秘诀》中指出,禅画作为一门艺术,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美学原则。也就是说,要想达到艺术的美,必须把表现自然的特征作为开端,而且要加以主观的创造,才能使之完善。 ![]() 王维《长江积雪图》局部 一个画家,“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而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仅有对自然的模仿是不够的,还要有造物主那样安排万物的气魄才能成功。 ![]() 李迎春禅画作品《共伴南山数片云》 寂静的大自然,郁郁葱葱,生生不息。一般绘画是表达自然与人生的真善美,以求创作者与欣赏者心灵之构通为主趣。无非藉线条与色彩表达出画家的意思,传达给观赏者使之得到心灵的共鸣而已。 ![]() 启功作品 从其发展趋向不外是:图象→印象→半抽象→抽象→无象。禅家能善用绘画技巧,推陈出新,无拘无束,收放自如。 李迎春禅画作品:不羡绝顶贤达会,愿伴南山数闲云![]() 李迎春禅画作品《唯有鱼儿作队形》 ![]() 李迎春国画:悟道图 ![]() 李迎春作品:心灰忘宝贵,意静乐清贫 李迎春禅画作品欣赏:平生涉世似虚舟,不著胸中一点愁![]() 李迎春作品《雅集图》 ![]() 李迎春作品:平生涉世似虚舟 |
|
来自: lhltjdpnlxd9a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