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外甥当爹了,海淀胖爸爸荣升为“舅爷爷”。受孩儿奶奶和孩儿妈的双重委托,让我和外甥谈谈心,想来想去我决定写一封信。今天,我也发在这里,请爸爸妈妈们一并给些建议。 好爸爸,从“娃娃”(新手奶爸)抓起。 一晃当爹都11年了。 说实话,当爹容易——除了备孕期间戒烟戒酒“封山育林”,怀孕期间陪遛陪聊“忍气吞声”,月子期间半夜起来冲泡奶粉等不得不的“牺牲”之外,好像我们只要出去挣钱(虽然未必真能挣回来钱),就天然获得了当“甩手父亲”的人设和资格。 但是,爹好当,好爹难当。具体原因,我总结了四句话: 女人不会自动变成母亲, 孩子不会自动长大成人, 新生家庭不会自动新生, 男人不会自动变成父亲。 其中,最后一句,是重中之重,中心之中。 1 女人不会自动变成母亲,男人在这个过程中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 不管是多数女性所认同的“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还是少数女性推崇的“女本刚强,为母更强”,从“女”到“母”,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角色转换。 虽然母性孕于女性之中,但母性的激发和角色的转换,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有些女性可能在备孕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自我激发,带着对新生儿的期待和为人母的憧憬,淡定面对生产的疼痛和产后的失衡; 有些女性可能在怀孕过程中,体验到了小生命在自己体内孕育成长的美妙,日益生发出母亲的责任和使命。 但是,不得不说,也一定还有为数不少的女性,就如同咱们这些傻老爷们一样,在懵懂之中被动开启崭新的人生旅程。 七大姑八大姨都说,生孩子是女人本能,不疼不疼;结果自然分娩的她在产房里疼得死去活来,剖腹产的她在麻药褪去之后呲牙咧嘴...... 当年你舅妈从产房出来,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感觉自己像是死过一场又回来了。当时,我眼圈就红了。 然而这只是开始,尽管她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却不会被给予任何休养生息的时间,医生马不停蹄地各种产后护理,长辈不厌其烦叮嘱吃饭喝汤母乳喂养,新生儿不管不顾放声大哭嗷嗷待哺...... 医院虽然匆忙倒还有序,等回到熟悉的家里,面对的却不再是熟悉的生活,莫说是产妇,奶爸也会觉得叫天天不应——然而我们可以出去抽个烟透个气上个班,她们藏无可藏躲无可躲深陷漩涡。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经常感叹,从女到母是个极不平凡的过程。 你以为生完孩子她们就自动变成了伟大的母亲,其实一天之前或者一个月之前,她们还是一个受各种宠爱、可以各种作的女儿,妻子和甜美女生。 这时候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不能替代她生孩子,也不能替代她奶孩子,这都是她升级路上的必经之劫,但是,你可以成为她打怪的助手——那些怪念头怪行为怪想法,首先你不要有,其次你要站在她面前,替她逐一拦阻。 传授一个秘笈吧,当然这是我的教训——产妇第一,婴儿第二。 凡是产妇要求的或者与产妇有关的,统统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她说的话不论对错,统统都是说一不二的。 千万别和她讲道理或者帮助别人和她讲道理,那些被她排斥的怪念头怪行为怪想法,她比你还懂,只是那个特殊的时刻,她比往常更需要人疼。 毕竟,婴儿身边人手众多,而她只有你一个——谁让你是“肇事者”呢?
2 孩子不会自动长大成人,男人在这个过程中负有不可或缺的责任。 如果说生孩子是性别分工,养孩子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分工(妈妈们轻拍),那么在教孩子这件事上,没有分工。 即使非要做个分工,男人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或者说主要责任,就像老话儿说的:子不教,父之过。 尽管你可以(装模作样)发自肺腑地称赞“厉害了,我的妻”,可以习惯性自嘲“家里大事听爹的,小事儿听妈的,虽然家里从没有大事”。然而期待一位母亲大事小事通吃,既照顾孩子吃喝拉撒,还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培育三观,既不现实,也不负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像我们期待孩子能够吸收父母五官上的优点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双方都要竭尽全力贡献最好的自己,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正面的模板。 教育孩子,是家庭关系中最大的政治。 首先你不能做旁观者,得参与进来;但是参与进来不是来抬杠和吵架的,你得有参政议政的能力,不能一听学而思你就说不想孩子负担重,一说钢琴课你就说自己家祖传没有艺术细菌,一说讲卫生你就说自己小时候玩儿泥巴怎么也活到了今天..... 参政议政的能力,源于自己深入的学习和独立的判断——这正是男人的优势所在,因为多数男人不会因为邻居的孩子报了学而思就报学而思,不会因为同事张姐家孩子报了钢琴课就上钢琴课,不会因为好朋友把孩子送出国也想把孩子送出国......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可是我们把孩子生在了地球上。 教育孩子,需要金与火的思维碰撞,男和女的对等交流以及夫和妻的有效沟通。 找一些经典的教育书籍来看吧——不是那些几个月吃什么辅食之类的,那些内容妈妈们咋就口口相传耳熟能详了,重要的是如何认知家庭关系,如何分清老子和孩子,如何懂得孩子乃至妻子的心理...... 有了必要的理论,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建设后,你还必须结合实际。 上天赐予你什么样的孩子,是家庭关系中最大的现实。 首先,你得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你不能期待孩子既乐观开朗,又心思缜密;既活泼爱动,又懂事听话;既能提笔安天下,又能上马定乾坤。天才有,全才有,牛孩儿有,但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在正常范围的普通人,哪怕你把孩子生在美国也不会例外。 接受不了么?自己先去照照镜子。 发现并且尊重孩子的实际,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最大的课题。 你得慢慢熟悉和了解他们的性格,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弱点在哪儿——但是,你必须清楚,熟悉和了解这些内容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而是更好地理解他。 他是个桃子就是桃子,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变成桔子。千万不要企图把他变成你期望的样子,否则你们双方都将堕入无间深渊。 一旦你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太累了,你必须首先反省自己是否“过度干预”。 做好人,说实话,走正途,再懂得识人,努力不被恶人所伤,大抵也就差不多了。 3 新生家庭不会自动新生,男人在这个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你的孩子一出生,你将抵达成年人生活的第三重境界——家庭(前两个是恋爱和婚姻)。 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概念几乎烂大街了,但通常有娃家庭关注的更多。所以,对于你,我还是先科普一下:原生家庭,狭义概念,是你和你爸你妈这个三口之家;新生家庭,是你、妻子和娃这个新的“三口之家”,当然以后可能会变成“N口之家”。 家庭是小宇宙,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甚至不受控制的被他所影响。 现在有一种“流行病”,叫做原生家庭伤害。往大里说,少时父母离异,物质匮乏,少疼寡爱等等;往小了说,挨过一顿打,没买成的布娃娃等等,都可能会造成现在的“我”心有荫翳顾影自怜多愁善感。我个人认同其在心理学研究上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是研究的目的,当是发现自己的问题与过去和解,而不是将当下的缺陷归咎于过去。 从娃诞生的那一刻起,你的新生家庭就宣告建立,作为家庭的主心骨,你也即刻肩负起了建设新生家庭的重任。常说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女娲都是先补天再造人的。 简而言之,这其实是一个建设什么样的家以及怎样建设家的问题。 为什么我要这么早的把这两个概念抛给你?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并不明示这种原生和新生的分离,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忠孝的伦理底线。 但是,这是每一个年轻人必须正面和直视的问题,特别对于曾经的独娃或者少娃家庭,若心理没有清晰的意识界限,很容易把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混淆甚至合一,不但天生很多矛盾源,更会让我们自己乃至孩子活成上一代的翻版。 某一天你会发现,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正是你爹教育你的,特别是那些你曾经激烈反抗的画面,将以正反两种迥异的形式复刻到你的亲子关系之中。这是很难逃脱和抗拒的原生家庭影响——因为我们只能或者潜意识中比较信任,和自己的爹学怎样当爹。 这个话题展开过于庞大,扼要说上几句,做一些框架性的提示吧。 记住你和你的妻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原生家庭,不要让这两个家庭的差异和矛盾影响到新生家庭——大概就是说,遇到争议,务必要跳出原生家庭的认知来充分讨论,在此之前没有对错之分。 认真反思自己原生家庭的缺陷——每个家庭都不是完美的,如果那些缺陷曾经让你备受困扰,试着在新生家庭中弥补或者纠偏。 像呵护新生儿一样呵护新生家庭——这个家庭的三观或者文化正在缓慢建立过程中,不要轻易否定和伤害它。 因为,你的新生家庭,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4 男人不会自动变成父亲,成为什么样的父亲取决于你想在家中承担多大的责任。 一个男人成为父亲,意味着他有能力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帮助妻子完成从女人到母亲转变的责任,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培育新生家庭的责任。 前述的三个过程,也是男人升级为父亲的必经过程。 尽管从身份上我们还为人子,却再也不能像孩子那般生活。你必须也只能站在家庭的最前沿,掌舵家庭的航船,直面前方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说真的,这个过程一点也不比生孩子轻松。 你可能会遇到很多时刻,仿佛撑不下去了,仿佛生活无解了,仿佛走投无路了。 人生实苦,为人父后更苦。 但是,也正是这种苦,才能积淀成幸福的甜,你所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撑住。 慢慢地你会发现,在努力完成父亲角色的同时,你同时集齐了医生、教师、工人、咨询师等等多重技能。这就是我最终想要告诉你的—— 以父亲的名义,成就更好的自己。(转载自公众号“海淀胖爸爸”) 寒假英文阅读打卡活动 为了发动更多小朋友一起读英文书,2019年寒假,Power2Learn举办“寒假21天,一起变身英文阅读小达人!”打卡公益活动。 所有参加活动的小朋友(或亲子阅读的家长),都有参与抽奖赢得奖品的机会,并且可以免费听Power2Learn寒假期间推出的3门直播课。 另外,为了鼓励大家更用心地读,我们拿出5套《中国好故事Tales of China》(具体介绍: 原汁原味的世界级故事,竟然来自中国童话),奖励给坚持打卡并且获得点赞数在前5名的参与者。 打卡奖项设置: 活动结束时,坚持打卡并获得点赞数排名前5的小读者将获得价值399的中国好故事Tales of China有声周历。同时每周会进行一次抽奖,前两周奖品为价值99元Power2Leaern课程优惠券大礼包,最后一周是一套精美的乐高积木。 怎样参加? 第一步:点击识别小程序码,开始打卡。(虽然寒假已经开始,但是有3次补打卡机会,可以补上前几天的心得哦。) 第二步:扫码加入打卡微信群,和大家一起交流更多阅读经验(抽奖活动和三门免费直播课都将在群内发布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