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黄士陵:高古雅丽的彝器工笔画欣赏

 稳稳当当 2019-01-30





艺术家选择什么方法、什么题材做为表现对象,是和他的性情十分有关的。黄士陵的书法、篆刻走的是整齐、规整、高古、雅丽的风格,他在绘画上选择工笔画和描绘钟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黄士陵是位杰出的书法、篆刻家,同时也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画家,擅画工笔花卉及青铜鼎彝之器。




 有资料记载,二十多岁的黄士陵,由于“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计,溷迹市井十余年”,来到南昌他从兄开的一家照像馆工作,闲时刻印、写字,有机会使他结识了一位懂艺术且具有热心肠的官员,由官员的举荐,三十二岁的黄士陵来到广州,入广东巡抚吴大徵幕中,为其校刊编拓古籍、印拓,如《十六金符斋印存》即是其一。曾在广州先后住有十九年之久。



光绪十一年(1885)八月,黄士陵由士大夫及官宦的举荐,来到北京国子监南学学习金石学,在北京生活了近两年时间。清代末期是金石学的鼎盛时期,而国子监又堪称金石学的研究中心,在这里学习,对成就黄士陵艺术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北京,黄士陵“得到了盛昱、王懿荣、吴大徵等名家指点”,“有空时,他还常向一些金石学家们问学。并且广泛涉猎两周、秦、汉金石文字”,在这里,黄士陵必然接触到许多鼎彝实物,他“有动于衷”,开始描绘这些器物。由于他早年曾在照像馆工作过,对物像的光影向背、明暗以及立体感有较直接的感受,再加上日夜摸挲这些实物,因此他画的鼎彝器十分逼真,造型准确,用色古艳明快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


他的工笔花卉也具有上述的特点,且入画植物不拘一格,闲花野草皆入画中,画卷上再配以他的碑体行书和钟鼎文字,真是珠联璧合,十分的相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士陵,生日: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代表作品:《心经印谱》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先后又有蜗篆居、延清芬室等斋号。出身书香人家。是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中晚清时期成就很高的书画篆刻家。黄士陵在广东的艺术活动,是他在岭南及东南亚地区异军突起,名声大噪的关键。他的许多作品,当时在岭南、香港、日本、东南亚各国,即被作为艺术珍品而收藏。
注:彝器的意思.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也名“尊彝”。如钟、鼎、樽、罍之类。彝字在甲骨文及青铜器铭文中以双手被反缚的人牲祭祀祖先神灵之形。后来彝器一名用作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泛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文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