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瘙痒十多年和温经汤、消风散

 Dementia豆豆 2019-01-30
​皮肤瘙痒十多年和温经汤、消风散------善持堂经方临证实录之三十四

皮肤瘙痒十多年和温经汤、消风散------善持堂经方临证实录之三十四

某君男,六十三岁。今年四月那天陪妻子来善持堂就诊时说起了他的瘙痒症。原来,某君全身皮肤瘙痒已有十多年,全市各大医院都去诊治过,配的都是外用药。初,涂搽时症状尚可减轻,然而药一停依然瘙痒。之后再涂搽,药效则逐渐递减,直至无效。这二年皮肤瘙痒日渐严重,白天和晚上全天都痒,夜半常常痒醒。瘙痒冬重夏轻。入冬,棉毛衣裤上身立刻作痒。因为瘙痒久治不愈,饮食一直很谨慎,不喝酒,不吃海鲜,但嗜好烟茶,护肤品用的都是婴儿用品。瘙痒多年,皮肤未见原发性皮损出现,触目尽是抓痕。脉弦数,舌淡红苔白略腻,舌边齿。眠安,不起夜。高血压多年。 传统医学认为,皮肤瘙痒病机有二,一是邪客肌表,致气血不和,其邪不仅指内外六淫邪毒,也指虫毒食毒药毒金毒和无名肿毒;一是血虚风燥,致肤失濡养。某君皮损尽是抓痕,显属后者。
明代著名外科医生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中载有“消风散”一方,功效清热除湿,养血祛风,验之临床,疗效确却。但移之某君,方中养血诸药,略嫌不足。某君瘙痒病在血虚,血虚生风,痒自风起。先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一说。“温经汤”属养血利水之剂,一般用之于妇科居多,但其养血之功,实不限于女科。于是,善持堂将上述二方合用于某君身上,因药味众多,二方不予一壶同煎,而是分别煎出,隔日交替服用。其中,“消风散”加味如下,荆芥6 防风6 蝉蜕6 牛蒡子6 生地6 木通3 生甘草3 黄芩6 知母6 石膏9 苍术6 苦参6 当归6 麻仁6 橘梗6 龙葵30;“温经汤”加减为,吴萸6 桂枝9 当归9 赤芍9 川芎9 丹皮9 生姜9 制半夏9 麦冬12北沙参12 党参9 炙甘草6 枸杞9 葡萄干12 鸡血藤36,二方各为十剂,服二十天。二诊时,某君只是来电要求续服,谓瘙痒已经减轻。此后,便再无音信。
某君妻子患慢性结膜炎大半年,内眦发红,眼睛干涩,但不痒,亦无眼屎。四月在某君陪同下来善持堂诊治获效。七月,因劳累自觉 眼睛不适复来诊。从其妻口中得知某君瘙痒二诊药后已经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