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才叔:医生的故事(四)

 米乐001 2019-01-30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长官,各位来宾,

今天出场的医生

姓郭······


范晔的《后汉书》有《郭玉传》,记叙东汉和帝时针灸大夫郭玉的事迹。


郭玉,东汉时期的人,生卒年龄不详,很出名的医生,在东汉和帝时期出任御医。出生于四川广汉郡雒城。


郭玉师承程高,程高师承涪翁。大家都不晓得这个涪翁姓啥名谁,来自何方,想干啥?没人清楚。只知道涪翁经常在涪水边钓鱼。



涪翁厌恶当时的王莽作乱而隐居。向姜太公学习,每天钓鱼,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神仙生活。他擅长医术,靠着为老百姓看看病过日子。史书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


涪翁善于针灸,他治病一般用针刺砭石去治疗,效果非常好。据说还留下了两本江湖秘籍《针经》和《诊脉法》,这两本书我百度了半天都说失传了。


有一位叫程高的少年,是涪翁的超级粉丝,死缠烂打非要跟随涪翁学习医术。最后,涪翁受不了了,也就收了程高为徒,而且把本事都传给了他。


程高这家伙也学老师的范,隐居民间,不参加高考,做一个标准的民间中医。


郭玉从小就跟随程高学习,包括中药、方剂、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内外妇儿等等。


可是,郭玉同志与师父、师公大不同,他出山了!他在东汉和帝年间,做了公立医院的医生。医术极高,治病很有效。


当时这个汉和帝很坏,使了一个阴招,要试一试郭玉的诊脉水平。他叫了一个娘炮混在女人堆中,躲在帷幔内,娘炮与女人一起把手伸出帷幔让郭玉摸,郭玉左手摸一只,右手摸一只。


和帝在一旁坏笑,催促说:郭玉啊,你到底摸够了没有啊?我这个小老婆到底是什么病啊?


郭玉是这样回答的:启禀陛下,左边这一只手属于阳脉,右边这一只手属于阴脉,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具备如此差异的脉象。我觉得这是两个人的脉,而且一男一女。因为男女脉象是有区别的。


这下子,包括皇帝在内,全场的人都惊讶地瞪着郭玉看,半天说不出话来。这哪里是人啊,郭玉就是神啊。


无独有偶,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也曾用这种手段测试当时的名医黄坤载,黄坤载只说了一句“龙得凤脉”,心魂不定,一溜烟跑了。同样,他高深的脉法,也深受乾隆帝赏识 。


郭玉人很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看病不管贵贱贫富,他都做到一视同仁,都能尽全力救治。


可是,大家却发现一个现象,很奇怪。就是有些高官贵族病了,找郭玉看,疗效却不怎么滴,往往需要折腾好几次才好。但是皇帝命令这些高官贵族装扮成穷人,再找郭玉诊治,却又能一针而愈。


奇怪啊,郭玉本事这么大,为统治者治病效果却差,这件事让人很不理解。于是乎,汉和帝就叫来郭玉问询一通:你你你,何以给我们统治阶级治病疗效不如平民患者,而给装扮成平民的贵人治病,却又能获得好的疗效呢? 



下面是郭玉回答汉和帝的话。


医生看病得全神贯注,一门心思只想着病状。人的皮肤肌肉之间的功能是极其微妙的,针刺时医生要随着经气的运行来运用针刺技巧。


在运针操作中,稍微一点点的偏差就会大大滴影响疗效。运针的功夫,全在于医生心与手之间的协调相应,这其中的道理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医生只可以用心领悟。原文说:“神存於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那一些高官贵族们,趾高气扬地对待医生,医生心存畏惧,处处需要迎合奉承。原文是:“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


像这种治疗,有“四难”:


这些统治者们自以为是,自作主张,不怎么信任医生。这是一难。


这些人平时不爱护自己的身体,身边的女人一大堆,各种透支。这是二难。


他们筋骨不强健,依从性差,不遵守医嘱,不能根据病情来使用药物。这是三难。


这些权贵们平时好吃懒做,缺乏运动,体质不强,又经常乱吃一些长生不老药,导致身体底子薄弱。这是四难。


针刺治疗是需要把握分寸的,该深的深,该浅的浅,同时也需要掌握时辰规律,总有个度。如果医生操作中有所顾忌,心里有所恐惧,因此谨小慎微,担心有误。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医生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用在治病上面呢?


这就是达官贵人们疾病不容易治愈的主要原因。


和帝同意郭玉的回答,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郭玉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他也就一直做着御医,直至老死。



回顾郭玉一生,他小时候跟随涪翁的徒弟程高学医,学成后一直在朝廷里做医官。他医术高超,能根据脉象区别男女;他心存仁爱,虽贫贱奴仆,也尽心医治,但治疗达官贵人,有时就是治不好。汉和帝命贵族装成贫民,找他治病,却又能一针即愈。


郭玉认为:医生治病,需要有稳定的情绪,宁静的环境,才能用心思考。达官贵人凭着自己高贵的身份来驱使医生,医生往往怀着恐惧的心情去应付,无形之中有许多顾虑,压力山大,施针时难免过于小心翼翼,手法不能运用自如,疗效势必受到影响。


面对长官,医生因为害怕治疗效果不佳而被怪罪,心怀恐惧,水平不能正常地发挥,这也是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时下,这类患者还有很多。有时熟人带人看病,首先介绍的是“这是某某长”什么的,有人一开口就说“我是什么什么,跟你们院长很熟”等等,这些言语对治疗是没有帮助的。


医学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像郭玉这样的高水平医生,治疗效果也有差别。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多给医生一点包容和信任,不但可以建立更加融洽的医患关系,也一定会更利于自身疾病的康复。只有医患关系平等,彼此信任,巧妙配合,才更有利于医生近距离体会患者的实际病情,也能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第52讲 癫狂(三) 来自经方才叔 08:01


请把手机顺时针横过来

细细欣赏

虎溪三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