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才叔:医生的故事(三)

 米乐001 2019-01-30

李东垣为人处世

 

李东垣,中医师,金元四大家之一,姓李名杲,自号称东垣老人。


李东垣祖籍河北正定,李家是大户人家,大财主一枚。当年金世宗做了一次户籍调查及财富排行榜,李家是正定与河间两个地区首富。


李东垣小时候就很另类,与同龄人大不相同。少年李东垣表现老成,为人很厚道,从来不说谎话,交朋友很谨慎,非常严肃,不随意开玩笑。


虽然李东垣家是当地首富,他可不是纨绔子弟,什么夜总会、跑马厅、卡拉OK、高级饭店等等娱乐场所,他从来不去。



李东垣的性格就是这样子。从几件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与众不同。


李东垣的一群朋友、同学想考验他戏弄他一下,看他是不是在装。有一个同学在正定最高级的酒店开了间包厢,请了很多同学喝酒,期间有李东垣,李东垣本来是不去的,同学们绞尽脑汁编了一万个理由把他骗了过去。什么理由已经无证可考了。


席间,同学们叫了一位歌妓做在李东垣身边,对李东垣百般挑逗,尽情戏弄,拉扯着他的衣服。


李东垣大怒,臭骂一顿之后,起身脱下外衣,点火烧掉,然后延长而去。


还有一件事。李家既然是当地首富,就要为国家做点奉献。当时他家的行政区域属于金,当南宋派了使臣到金,金政府就指派李家接待。


接待嘛,喝点小酒是必须的。市长听说李东垣年纪轻轻就品行高尚,暗地里交代一名漂亮的歌妓灌李东垣酒。虽然是李家出钱接待,可是市长在场啊,不喝不行,李东垣酒喝了一小口,然后转个身,把食指中指探入咽喉一搅,立马把刚下咽的酒全导了出来。


他就是这么另类,你命令我喝,可以,我喝了,就把它吐出来。



李东垣从小熟读经书,而且所选老师都是翰林大学士。比如他跟王翰林学习《论语》、《孟子》,跟冯翰林学习《春秋》。


家里有钱,他便在住处的空地上盖了一间豪华图书馆,专门接待读书人,和他们一起谈经论道。遇到穷困人家,就把自家的钱粮拿出来救济他们,真是当地的活菩萨。


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年间,河北收成不好,闹饥荒,当地老百姓大多因此而被迫离开家乡,李东垣尽全力救济灾民,很多人因为他的救济而活了下来。


李东垣母亲病逝

 


李东垣母亲生病卧床,李东垣很着急,家里只有钱,自己又不懂医,只能花钱请来全市出名的医生诊治,钱花了不少,医生也请了很多,病仍然不见好。


有的医生说是热证,有说寒证,寒药热药轮流着用,吃了超过一百付汤药,辨证不清,诊断不明,各种误治,以热治热,以寒治寒,最终李东垣母亲依依不舍地闭上双眼,永远与亲爱的儿子拜拜了。


此时的李东垣不明白母亲是什么病证死的!


李东垣发誓学医

 


李东垣因为自己不懂得医学而不能治好母亲的病而悲痛不已。他发誓学医,他说:如果让他遇到医术高明的医生,他一定跟着努力学医,让自己一辈子记住失去母亲的痛。


于是乎,李东垣听说,易水地区有个名医,叫张元素,号称洁古老人,医术水平很高。


李东垣交了很多学费,于是从此就成了张元素的学生。跟师学了五年,他本科毕业,几乎全部掌握了张元素教授的治病本领。


创立普济消毒饮

 


后来,李东垣花钱买了一个小官做,监管济源地区的地方税收。


当时,济源地区有一种疾病流行,江湖人称“大头瘟”。是传染病。


《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记载了大头瘟症状,发于鼻面耳项咽喉间,皆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令人多汗气蒸,初则憎寒壮热,肢体重,头面俱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甚则堵塞不能食饮,舌干口燥,或恍惚不宁……


医生们查遍所有方书,没有找到治疗“大头瘟”的记载,当然也没有现成的方可用。于是医生就按自己的思路去开方去试验,多数使用下法,一下没好,再下就坏了,成坏病了,很多患者因为一下再下这种误治最终死掉。


而医生们却不认为误诊误治,患者也不认为医生治疗有误,总觉得是病情太重了,命该如此。


李东垣痛心疾首,于是废寝忘食,顺着病证推求病因,察其标求其本,终于拟定了一张处方,给患者服用,效果出来了,有效!


李东垣把这张有效的方剂抄写几份,贴在人流多的地方。患病的人按这张方子抓药服用,没有不效的。大家都认为这是神仙显灵,就把这张方子刻在石碑上,年年朝拜。


这张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由牛蒡子、黄芩、黄连、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甘草十四味药组成。出自《东垣试效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原方治疗大头瘟,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又黄,脉浮数有力。主要病机为感受风热疫毒,攻冲头面。


李东垣收徒弟

 


一开始,李东垣行医比较隐秘,他不以医生的身份出现,因此老百姓也不知道他深谙医学。


直到蒙古兵打过来了,他跟随金人迁都汴梁,此时他才以医生的身份在上流社会混。由于他治病很有效,很快名声大燥。经过他治疗的病例,很多都记载下来了。


公元1232年,这一年,蒙古兵大举进攻金,围困东京汴梁,李东垣逃出汴梁,北渡黄河,先寄居在山东东平地区,到1244年回到家乡河北正定。 


有一天,李东垣找来了一个老朋友,这老朋友是个小官,官名都运使,人名德父,姓周。李东垣对周德父说:老周啊,我老了,想找个研究生,把我的医术传给他,可是难于得到那样合适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周德父听了以后说:有一个年青中医,绝对合格。他品行高尚,敦厚老实,叫罗天益,字谦甫。他现在不满意自己的水平,很想继续深造。我看他行。


就这样过了几天,周德父带罗天益来见李东垣。一见面,李东垣就问罗天益:你是来跟我学本领赚钱的,还是学医道治病救人的?原文是:“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


罗天益答道:俺是来学习医道治病救人的。


通过严格的面试,罗天益终于成为了李东垣教授的继承人!免学费、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吃喝拉撒穿,老板让你安。这种师父值得跟!不仅如此,由于罗天益成绩优秀,毕业还有一大笔奖学金,您接着看。


罗天益跟师三年,李东垣夸奖他能遵守李家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尊敬师长,关爱病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毕业论文得到有关专家一致好评,又给了他二十两白金。并且说:为师知道你家境不好,恐怕你会不读博士,学业半途而废,你把这二十两白金拿去给你的家人当生活费。而你就继续读我的博士吧。


您看,当时是老师求着学生啊,现在好像也差不多,老师求着学生读书。昨天这样,今天也这样,明天还是这样。这就是规则,潜规则。


于是乎,罗天益继续留在李东垣身边。


时间流得很快,李东垣很老了,七十二岁那年,有一天,李东垣发现自己再也撑不下去了。临死前,他把平生所写的著作全都托付给罗天益,叫他务必把中医发扬光大。




李东垣的一生

 


一代医星落幕了。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李东垣的一生。


李杲,生于1180年,死于1251年,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医家,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真定为战国时赵地,秦时置地东垣县,故李杲晚年号“东垣老人”,清代“真定”改为“正定”。 


李杲出身于大企业家兼地主家庭,他天资敏达,曾随王从之学习《论语》、《孟子》,从冯叔献学习《春秋》,并拜范仲淹之后范尊(字昆仑)为师。 


其母王氏患病,被误治而死,遂拜当时的河北易水名医张元素为师。 1202年,李杲任济源(今河南西北部临近山西)税务官,时年山东和济源一带时疫流行,他创制普济消毒饮,获效非凡,救人无数。


不久,逃难到东京(今河南开封),与太医院的诸同道研习医学,以岐黄之业游于公卿之间。


1232年,李杲逃难至山东。


1244年,已经62岁的李杲返回家乡河北正定。 


李杲在山东悬壶为医12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为其学术观点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始着手编写《内外伤辨惑论》。


回到河北后,对未完成的书稿加以补充、完善,1249年刊行于世。之后,《脾胃论》、《兰室秘藏》、《脉诀指掌病式图说》、《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等著作相继问世,其弟子罗天益还整理完成《东垣试效方》。


李杲晚年已由临床应诊转向理论研究,著书立说,重视和强调元气的作用,指出元气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提出“脾胃学说”,创立“甘温除热”等著名学术观点和治疗大法,其学术观点和经验还体现在针灸方面,并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被后世称为“东垣针法”。


他是一位能药会针的全能中医。







第51讲 癫狂(二) 来自经方才叔 10:58



先师孔子行教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