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最佳方式是聊天而不是讲道理

 芳草屋845 2019-01-30

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工作会上,陈部长指出“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以新的方式推进立德树人工作。”这说明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越来越被关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表现。关注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家长把关注点放在了学校教育上,而忽视了家庭教育。无数事例表明,家庭教育在育人方面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家庭教育是隐性的、慢性的教育,但越是隐性的、慢性的教育对人的影响越是深远,尤其在“三观”教育方面。统计表明,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对社会贡献有多大,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这个人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这个人的“三观”高度。

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上,很多家长长于说教就是通常所说的讲道理,其实效果往往不好,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聊天。

对上学之前的儿童,年龄小讲道理没有用,与其讲道理还不如“打一顿”管用,虽然这样的方式有些粗暴简单但是好用。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建议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进行聊天。讲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励志故事等都可以。讲完之后让孩子复述家长所讲的内容,可以当场复述也可以过一会儿或者过一两天再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听故事时的专注性。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孩子专注性不好,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复述故事内容还能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及口头表达力等。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在复述故事内容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复述,这样做:一是容易让孩子产生畏惧,二是影响孩子的完整表述。家长也不要太在意复述内容的准确性,但要注重表述的流畅性和表述的逻辑性。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加再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的完整性、逻辑性等。但是要注重所讲故事的内容健康与积极向上,千万不能给孩子讲低级的、庸俗的、消极的故事。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例如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通过收音机或者播放器听一些故事,最好是家长对故事内容熟悉的,然后让孩子给家长复述故事的内容,也可以让孩子对故事中的人或者事做个简单的评价或者对故事的内容做个简单的概括或者事多故事的内容做个拓展延续等。

对于中学生,一是学习任务重二是可能处于青春期,这个时候孩子与家长交流会越来越少。中学生对很多事情会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有因为每天在学校中接受到的道理“灌输”太多,所以很反感家长再对他们讲道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该和孩子讲道理了,再不讲就晚了,其实不然。孩子不爱听家长讲道理的原因是每天从学校中被动接受的道理太多了,他们也知道家长讲的道理对但是打心眼里反感。例如,海叁是好东西但是顿顿吃也腻烦。建议家长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讲案例,可以把生活中经历的,工作中遇到的,媒体上得来的案例说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分析案例中的人与事,分析案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事与事的关系,可以假定孩子是案例中的某一个角色,让他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分析判断事件的发展走向,或者对案例中的角色行为方式就行评析。这个过程不要纠结孩子评析的合理与否及对事情发展走向判断的正误,目的是培养孩子遇事的判断力及理性思维,尤其注重孩子做判断时是基于直觉还是基于理性,即家长要注重对孩子批判式思维能力的培养。假如孩子对事情分析是错误的,家长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指责孩子分析问题中所出现的错误与漏洞,最后把你经历这个案例的事实真相告诉他是什么样就可以了。

对于读大学或者是参加工作的孩子,家长也不能不和孩子聊天,也要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由于年龄差异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家长再给孩子讲案例已经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对人生、对工作、对家庭、对事业、对朋友等的感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感悟是不同的。家长可以把自己的经历感悟讲给孩子们听这或许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

在家长面前,多大年龄的子女都是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式就是聊天而不是讲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