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旗制度作为清朝立国之本,为何最后会衰落?

 风尘讲历史 2022-06-02 发布于江苏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吴三桂得知崇祯上吊后投降满清,打开山海关放清兵入关使得清朝入主中原。从众多清宫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清朝皇室汉化程度很高,除了服饰和发饰与明朝不同外,其余的制度基本上都是借鉴明朝,并无大的不同。但是清朝有一制度是之前没有的,那就是八旗制度,客观的说也是因为八旗制度满清才能以少量的满族人口统治数以亿计的汉人近三百年。

八旗制度是女真首创,而满族也自称是女真的后人,也沿用了这一制度来打天下。八旗军起初战斗力十分强大,努尔哈赤也是依靠八旗军队建立后金扩大势力,后来皇太极上位改国号为清,到顺治年间清军入关称为中原王朝,不过短短的二十八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一个地方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可见八旗军的威力。因此清朝一直以八旗制度为立国之本,一直维护到清朝灭亡。那么起初如此强大的八旗制度是怎么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八旗军起初即使士兵也是农民,要自己准备武器和干粮,以此来减轻满族的负担。皇太极上位后对八旗制度进行了改革,编成了满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这对于还未夺取全国政权的后金来说可以有效的缓解国家内的民族矛盾,也使得八旗实力上升,能更快的入主中原。

起初的八旗子弟人数不多,只要是旗人就能当兵,但随着清朝战事渐平,国家安定,生活安稳,旗人数量越来越多,已经无法让每个八旗子弟当兵了,到后来清朝军队中汉人最多,倍数于满人和蒙古人军队,八旗的人也就越来越无所事事。

由于清朝是满族统治,所以对同时满族的八旗兵很是照顾,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闲时赋农,一切开销由国家出,这些旗人也就越来越懒。加上满族人从心里认为自己比汉人高一等,所以这些旗人仗着自己满族的身份不把都是汉人组成的绿营兵放在眼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这些八旗兵自然战斗力下降,不复开国时的风采。

最后八旗兵安生日子过惯了,到了清末清朝又战事纷起的时候,就败多胜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