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

 卜范涛讲风险 2019-01-30
​  一、基本案情2006年4月8日晚8时,江苏省A市市民蒋某前往该市某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某银行)拟通过ATM机取款。在蒋某按照正常程序输入密码及取款金额(1500元),ATM 机屏幕显示“取款交易成功”后,突然ATM机发出一阵巨响,屏幕也骤然变黑,钱款未能从出钞口吐出。因此时银行已下班,无法求助银行工作人员,焦急之中蒋某按照贴在ATM机显示屏右方的《ATM取款机操作须知》(以下简称《操作须知》),拨通了联系电话“618-922-955××”,并按照联系电话中对方的指示在取款机上进行了三次转账操作,将其卡内13.85万元分三次转账到电话中对方指示的银行卡。次日蒋某发现自己被骗后,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以某银行疏于管理、缺少风险防范,致使ATM机遭他人损坏并给其造成损失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某银行赔偿其损失13.85万元及相应利息。
  该案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最终判决由原告蒋某承担其损失的70%,被告某银行承担原告损失的30%。
  二、分析和点评
  本案的核心问题是储蓄合同中的风险损失如何承担,而如何承担风险损失主要应考察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何种程度的注意或防范义务,如果该注意或防范义务没有尽到,则违背了合同的附随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应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该条款明确了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焦点是双方当事人是否已尽到各自应当承担的附随义务。
  (一)蒋某是否适当履行合同的附随义务
  本案中,蒋某持卡取款是行使储蓄存款合同权利的行为,与此同时蒋某作为储户,在取款时应负有一定的注意和谨慎义务等附随义务。本案中,蒋某缺乏储户应有的警惕性,对银行设置于ATM机屏上的风险提示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轻信不法分子张贴的《操作须知》,拨打了《操作须知》提供的电话,完全听从不法分子的指令进行操作,并在明知自己正在进行转账操作的情况下分三次向不明银行卡汇款,导致不法分子顺利地从其账户中骗取存款。蒋某的轻信、疏忽与直接的错误操作是导致其账户资金被骗的主要原因。因此,法院判决其应承担主要责任。
  (二)银行是否适当履行合同的附随义务
  ATM机是银行营业柜台的重要延伸。因此,银行作为储蓄存款合同关系的一方,对储户存入的资金应尽到有效支付和安全保管的义务,同时也要履行合同附随义务,充分保障ATM机本身及其运行环境的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ATM机等自动机具作案。在本案中,某银行没有按时检查或维护ATM机,以至于不能在第一时间排除ATM机因人为破坏产生的故障,导致ATM机不能正常吐钞。在事发次日,某银行对不法分子张贴的《操作须知》仍未清除,可见该银行对ATM机的管理确实存在疏漏。因此,法院判决银行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相关启示
  (一)确保ATM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的用卡环境
  银行应重视ATM机管理,加强ATM机设备的日常清洁、维护和保养,定期对ATM机进行安全防范检测和设施维护,并做好检测维护记录,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银行还可以在ATM机屏幕上对持卡人进行风险提示,提醒持卡人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在使用自助设备前应先观察自助设备有无可疑的附加装置。银行在日常检查中发现ATM机上张贴有小广告、非法告示及虚假电话号码等时,应立即清除。(二)重视ATM机的外部风险防范工作
  银行应安装ATM机电子摄像监控设备、防撬窃报警和联网报警系统等安全防范设施,并定期进行实地检查,加大ATM机巡查频率,特别是加大ATM机夜间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实行现场巡查与非现场录像检查相结合、重点部位检查和运行安全普查相结合的外部风险防范制度。对日间营业的ATM机,每日营业前应检查插卡口、出钞口、键盘、吞没卡回收箱等部位。坚持执行日常调阅监控录像等非现场检查制度。对离行式24小时服务的ATM机,应当重点检查插卡口或出钞口、自动银行门禁、周边设施等风险易发部位,妥善保管ATM机监控录像、巡查抽查记录等资料。一旦发现伪卡、空白吞没卡,应立即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三)引导客户提高用卡安全防范意识
  银行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引导客户提高用卡安全防范意识,提示客户在进入自助银行、使用ATM机时提高警惕,避免以任何方式泄露个人信息或向不明账户转账。例如,提醒客户熟记银行卡卡号和相关信息,以便在卡片丢失时及时通过电话自助挂失;引导客户使用账户余额变动提醒服务,及时了解账户资金变动情况,避免和减少欺诈损失;提示客户在使用自助设备前应先观察自助设备上有无可疑的附加装置,一旦有吞钞、吞卡等不正常事件发生,应立即拨打设备所属银行的统一客户服务电话寻求帮助。银行应让客户知道,在任何情况下银行或警方均不会要求持卡人提供银行卡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客户如遇此类要求应当谨慎对待,防止因轻信而上当受骗,造成资金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