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户口的变迁(原创首发)

 埂溪书楼 2019-01-30

文/聂西峰


户口,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它就是一张名片。

它承载着生老病死、上学就业、婚丧嫁娶、分田建房、社保福利的方方面面,

它与我们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一)


回想十多年前,

国家把城乡居民的户口,

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个单元,

对户口的管理有着严格的界限。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

想把农村户口往城市里迁,

但政策规定的却很严。

在那个年代想要转个城镇户口,

真是比登天还要难。


曾几何时,

城镇户口就是一个香饽饽、蜜罐罐,

人们以城填户口而荣耀,

人们以吃商品粮而觉得有脸面。


曾几何时,

城乡居民的两元化的户口政策,

把农民和居民分为两条战线。

它这就像一条难以逾越的沟坎,

将农村与城市的人们隔在了河两岸。


曾几何时,

有多少处于农业户口的人们,

为能转一个城镇户口,

隔岸相望,梦寐以求,望眼欲穿,

但却鲜有极少数的人才达到城镇的彼岸。


曾几何时,

有多少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孜孜不倦。

有多少适龄青年,应征入伍,奔赴军营,走向边关。

有多少知识青年,离开农村,回城返迁。

谁敢说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

不想“跳农门”“农转非”“商品粮”这目的的实现?


曾几何时,

有多少农村家庭找门子、托关系,花金钱,

为的就是孩子能有一个城市户口的卡片,

让孩子能在城市里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二)


过去,人们为什么想方设法把户口往城里转?

那是因为,

城镇户口的人,

收入有工资,

吃的商品粮,

生活有保险,

看病能报销,

退休有人管

端的是一个铁饭碗。


那是因为。

城里边。

有高楼和大厦,

有宽阔的道路,

有齐全的设施,

有交通的方便。

有良好的教育,

有雄厚的资源,

有优越的生活条件。


那是因为,

农村艰苦的条件,

“不当农民不知种地的的难”。

农民种庄稼,

全靠的是身体强健。

一年四季,春夏秋寒,

不管烈日炎炎,

不管严寒冬天,

不管刮风下雨,

不管打雷闪电,

农民没有一个节假日,

农民没有一个星期天。

身上晒脱了皮。

手上磨出了茧,

劳苦耕作一年又一年,

为的是能有一个好收成,

为的是能填饱肚子吃饱饭。

农民最知道自己的苦,自己的难。


那是因为,

改革开放前,

农民按工分分口粮,

吃的是“大锅饭”。

一个劳动日只有几角甚至几分钱,

农民穿不暖衣,吃不饱饭。

有的农村甚至不通水、不通电,

生活诸多不方便。

农民没收入,

吃喝拉撒都要花钱,

生活过得好艰难。


(三)


然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风水轮流转。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

过去把户口迁到城里的人们,

为什么却又想方设法把户口往农村迁?


这是因为,

党的“十八大”之后这些年,

有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线。

国家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

打破了农村与城镇户口二元结构的沟坎,

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全面阔展.

国家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和支援,

使农村的面貌变化覆地翻天,

党的“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和目标得以实现。


这是因为

现在农村的基本设施得到了改善,

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

现在农村都是水泥路,

街道干净路又宽.

家家盖起了新楼房,

装修的像个小宫殿,

用的全是小家电,

居住环境大改观。

户户都通自来水,

房子都有卫生间,

农民讲究卫生已成为良好的习惯。

农村空气又新鲜,

适合居住身体健。

自己种的蔬菜吃不完,

农村人也讲绿色产品和科学就餐。

人人都有摩托车、电动车,

多数人买了小轿车,

出行方便省时间。

比城镇更具吸引力

农民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这是因为

国家惠农政策代表农民的心愿,

农民欢迎又称赞。

户口在农村,

有宅地,有住房,有田产。

看病有农合,

种粮有补贴,

税赋全部免。

现在的农村人比城里人,

更具荣誉感和优越感。


(四)     


新的时代在发展,

新的征程在挑战,

新的起点在扬鞭。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让农民的日子

越过越红火,

越过越幸福,

越过越蜜甜。

这就是农民盼望着那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