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人生故事之六:商品粮

 君君的小书屋 2022-10-18 发布于河北

若干年后,历史书会记下这一笔:2020年庚子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漫延,国人被要求禁足宅家,除非必要不得外出。宅在家里这段时间,我用文字记录了自己已过半百的人生故事。故者,原来也,事者,事情也,故事即已经过去的事情。以下叙述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人生故事,如今想来仍历历在目,写下来聊以自娱。正如贾平凹所说: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吃上商品粮是我儿时的最高梦想。

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对商品粮可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时城镇居民户口和农业户口之间存在着一道天然的鸿沟。后来查资料得知,这道鸿沟形成于1958年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条例把国人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即城镇户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人口中城镇户口比例为17%左右,其余为农业户口,要想把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有着非常严格的政策限制,所以“农转非”是件天大的事。
户口这道鸿沟横亘在中国城乡之间,一边是高福利的城市生活,一边是缺乏公共服务的广大农村,城镇户口吃商品粮成为身份的象征。
城镇户口的家庭都有个粮本,可以到粮店买粮食吃,所以才有商品粮这个概念。而种粮的广大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却过着吃不饱吃不好的苦日子。这在我的小小心田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羡慕嫉妒恨”。看看那些爸爸妈妈在城里工作的同学,穿的衣裳时尚漂亮,好吃的糖果更是诱人,尤其是到过年的时候,人家可以买好多块钱的鞭炮,而我只能买几毛钱的鞭炮,还舍不得放挂鞭,而是拆下来一个个地放,满足自己的小小快感。
那时吃商品粮的人有着天然的优越感,考不上大学可以考技校,毕业后就安排工作,农业户口的不允许考技校,考不上大学只能回家种地;同样参军,吃商品粮的军人退伍后国家给安排工作,农业户口的军人退伍后只能回家务农;吃商品粮的实在学习不好,还可以接父母的班,照样有工作;吃商品粮的退休了还有退休金,可怜的农民朋友们交了一辈子公粮,去哪儿领退休金?所以考上大学吃上商品粮是我儿时的最高梦想。

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小时候我经常问大人,他们是怎样吃上商品粮的,经常为自己生长在农村而自卑。那时候麦收和秋收后我要跟着大人们去公社粮站交公粮,有时候需要排很长很长的队,在粮站验粮食的人是粮站的职工,是吃商品粮的,看着他们挑肥拣瘦的样子就来气,他们可是大权在握呀,有权力给你的粮食定等级。我们都是把最好的粮食拉到粮站来的,大人们还陪着笑脸说着好话,希望把粮食的等级定高点。想想这是最好的粮食啊,我们这些辛苦种粮食的人却吃不到,心里很不平衡,但那又能怎样呢?还是好好学习吧,期望将来自己也能吃上商品粮,就不会受这个气了。
孩子们自有他们的认知。
到了1981年我去县城中学读书,吃住在学校,吃饭的问题怎样解决?于是就有了周转粮这个概念,因为我是农村户口,每个月要从家里带30斤玉米交到公社粮站,粮站给开张周转粮证明,回校后交给班长,班长再交到学校食堂,才能领取饭票,保证上学的基本生活,现在商品粮、周转粮这些词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时国家有个政府部门叫粮食部,发行全国粮票,省级政府粮食厅发行地方粮票,全国粮票可在全国各地通用,去食堂或饭店吃饭除了花钱外还需要交粮票的,各省的地方粮票只能在本省内使用,各市县都有粮食局,是当时的实权部门。城镇户口的居民家家有个粮本,粮本上家里几口人,工种,定量,粗细粮比例等信息都有,拿这个粮本可以在粮店购粮,外出可用定量换粮票。而种粮食的农民是没有粮票的,农民所种粮食交到公社粮站变成商品粮,交完粮食应得的钱就是农业税了,农民是拿不到现金的,最苦的还是我们的农民。所以现在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议给60岁以上农民也发退休金,我举双手赞成。
小时候我个人的经验,要想吃上商品粮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去参军,参军如果吃苦肯干,还有文化,就可以提干,这样转业后可以当干部,吃上商品粮。我们老家胡同里就有一位榜样:他文革时期高中毕业,开始当民办老师,后参军并提干,转业后到石家庄工作;另一个途径就是考大学,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只要考上了中专以上的学校就吃上了商品粮,户口就转为非农业户口,跳出了农门,完成“农转非”。初中毕业时几位同学考上了中师,成为学校和他们村的大喜事,也成为家长督促我们学习的榜样,成为我们羡慕的对象。
后来我很幸运,考上了大学,分配到了城市里工作,吃上了商品粮,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就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而当时高考只有3%左右的录取率,又将多少农村有志青年挡在了城市的大门之外,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种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才改革。
1992年我去华东师范大学进修,学校要求带30斤全国粮票,我拿粮本到粮店去换全国粮票,粮店工作人员告诉我说粮食已全部放开,不用换粮票了,这是我印象中最后一次与粮店打交道。后来市场上粮食可以随便买,小区的粮店也改成了杂货店。
后来,当我把商品粮这些事情讲给我的学生们听时,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没有经历过我们小时候挨饿的日子,没有过过农民的苦日子,他们是不会理解的。
现在国家户口已放开了,连京沪这样的大城市也可以通过积分落户,吃商品粮早已不是那么金贵的事儿了,就连农村考上大学的孩子们也不再热衷于把户口迁到城市里,因为土地与户口挂钩,而土地越来越金贵,农村户口反倒成了香饽饽。已吃上商品粮的我,退休之后,如果想把户口迁回去,已经不可能了,时代变迁得太快了,真是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话。
 (图片来自于网络)

周进良,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唐山师范学院教师。近来热衷于撰写回忆文章,文字素朴、真实、诚恳,以个人经历透视时代变迁,颇具可读性。故小书屋单辟一隅,以展其风采,欢迎品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