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国际社会,能源不仅制约着经济发展,更是全球资本较量的战场。随着以“人造太阳”为首的清洁能源相继崛起,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能源格局的巨变。 而在这场巨变中,我们虽然是后发,但已然是先至。 “人造太阳”,震惊世界 八十年前,当世界顶级科学家们首次提出核聚变理论时,就曾设想: 如果有一天,让核聚变远离战争的阴霾,大规模的应用到民用领域,而且没有任何污染。这简直就是所有人心中梦寐以求的终极能源格局。 制约这一梦想落地最大的因素就是:核聚变不可控,在释放巨大能量的同时,也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让桀骜不逊的核聚变,成为人类手中可控的温驯绵羊,是科学家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近日,我国最顶级的一流科研团队中科院,重磅宣布: 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取得颠覆性的突破: 热功率超过10兆瓦; 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 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 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具备了核聚变可控实际操作的基础。 被誉为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 那么“人造太阳”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其实它是一个可以控制核聚变的科技装置,正式名称叫“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 它和太阳有什么联系呢?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太阳就是一个时刻发生着核聚变的“洪炉”。 “人造太阳”就是模仿太阳的环境,从核聚变中获得大量能量,这些能量可以进一步被转化为电能,就像现在的核电站。 但是我们现在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核裂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在释放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射线。如果这些射线泄漏出去,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它产生的核废料还具有放射性,要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核聚变就不同了:它没有废物,也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也不担心出现核泄露什么的,还有一点就是它的“燃料”资源丰富。 核聚变所需要的“氘”(音同“刀”)是氢的同位素,一公升的海水里提取出的氘,完全聚变反应可释放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的能量。科学家初步估计,地球上的海水中蕴藏了大约40万亿吨氘。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也就是说,一旦核聚变达到可控,将直接把人类从 “ 石油文明 ” 走向 “ 核能文明 ” 。 即将开启全球能源格局重组 中科院的此次技术革新,不仅仅突破了“美欧日俄”四强巨头的垄断,而且还正式宣告了全球能源格局的重组即将开启! 石油文明让沙特和阿曼为首的产油大国,富得流油!同样,在这些联盟国的支持下,美国也受尽好处。因为石油和美元的挂钩,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信用丧失殆尽的美元,依旧充当着世界货币。 然而今天,率先掌握可控核聚变能源技术的中国,一旦能实现从试验转向大规模的量产突破。不仅可以免受石油进口安全的困扰,还能绝地反击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引领者。因为石油文明所拥有的一切霸权,将彻底进入倒计时。 清洁能源的崛起,更是逼得高度依赖石油收入的地方只能积极求变。在清洁能源的冲击下,石油在全球能源格局的占比持续下降,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保持。 如果说,此前这或许仅仅只是不切实际的奢望而已,但如今,随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能源技术方面的屡屡突破,可以期待,这一天终将实现。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金谷华夏基金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