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2年,一个二十岁的俄罗斯犹太青年沈石蒂,两手空空抵达上海;1957年,他离开上海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行李中有两万余幅他在上海拍摄的照片。那是上海一个时代的表情。五十多年后,这些照片重新回到故土,人们得以重窥那个时代的上海面孔。 《读库1106》曾刊载这组照片,时值年末,小报再次分享,献给往日时光。 沈石蒂的老照片人物表情自然,用光柔和,背景素雅,就像一幅幅油画。那时还没有彩照技术,因此部分照片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上色技术,使照片中的人物更加鲜活。 沈石蒂乐观、开朗,他和一些中国孩子在一起做游戏,他充当“火车头”。 沈石蒂原名Sioma Lifshitz,出生于乌克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因沙俄反犹,大批俄国犹太人移民中国东北,部分辗转来到上海,成为第一批移居上海的俄罗斯犹太人,他便是其中的一员。一开始,他在一家美国人的照相馆外擦皮鞋,后来学会了照相技术,1927年自立门户,在南京路73号开设了“上海美术照相馆”,跻身当时超一流的照相馆行列。 沈石蒂所拍摄的那个时代,战事不顺,经济萧条,亡国阴影下,瑟瑟寒风中,人们整理衣装到照相馆去拍一张强作欢颜的相片,大概既寄托着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又是优雅、体面、自尊的上海精神写照。 2011年11月11日,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沈石蒂在上海拍摄的老照片,和已经变老的主人公一起出现在现场。 七十四岁的洪落霞和照片中十七岁的她。1954年,参加完业余芭蕾舞演出的洪落霞在沈石蒂的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照片。 1954年,游美瑛带着一岁的儿子孙逊到沈石蒂照相馆去拍照。再次拍摄合影,她已经八十五岁了。 曹莉贞和陈立善订婚时,在沈石蒂的照相馆里拍了他们的订婚照。五十七年后,两人带来了珍藏的“沈石蒂牌”订婚照。 在以色列的晚年,沈石蒂经常怀念上海,怀念那里的老顾客、黄包车、油条,还有甜甜的上海菜,能够再次回到上海是他余生的梦想。“他的房间里放满了关于中国的记忆,关于上海的记忆,他把那些珍贵的东西都保存了下来,这些都是因为他内心的自豪之情。” 沈石蒂曾这样回忆他所经历的上海,“我在上海寻找到了许许多多美好的经历。每当想起上海,我总会喃喃自语,这是一个如此特殊、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仿佛能看到它缤纷的色彩,闻到它丰富的气味”。 ▼ 大本读库MOOK六六折 售完为止,不再加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