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PURE系列研究,启动于2003年,入组了五大洲,超过50个国家,共计21800例受试者,研究设计,将入组国家和地区,按照经济收入,分为低、中、高。既往PURE系列研究,在国际重量级杂志《柳叶刀》、《英国营养杂志》等,发表了一系列由于经济收入不同,受试者服用治疗冠心病等疾病药物使用种类、依从性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等文章,发现药物使用种类和依从性与经济收入成正相关,以及发展中国家青少年营养状态文章。今次公布的结果,是基于其中来自五大洲,21个国家(包括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南亚、中国、日本,13800例,既往无明确心血管疾病史人群的饮食结构和习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平均8.1年随访。研究结果与之前发表的另外几项,关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ONTARGET/TRANSEND、INTERHEART、INTERSTROKE)进行了对比分析,ONTARGET/TRANSEND、INTERHEART、INTERSTROKE三项研究,共计纳入79478例受试者,基于与更低死亡风险相关的饮食质量评分(水果、蔬菜、豆类、坚果、鱼、奶制品和未经加工肉类),观察饮食与心血管死亡、非致死心梗、卒中和心衰等事件之间的关系。 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根据各自的营养指南和指导专家共识,一直倡导严格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而以植物油替代动物脂肪,以及食用全谷物餐。但是,这种饮食推荐,缺乏循证研究证据,以致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公共卫生工作者难以向公众做出推荐。
既往在北美、欧洲、中国、日本、南美、中东、非洲以及南亚的进行的队列研究提示:适当摄入全脂奶制品、未经加工肉类、鱼、坚果等有益,高淀粉类食物有害,然而研究也发现,经济收入决定了受试者摄入更多有益或有害食物。PURE研究中,将水果、蔬菜、豆类、坚果、鱼、奶制品、未经加工的红肉,按照具有更低的死亡风险及摄入五分位法进行质量评分,1分(最低)、5分(最高),总分值从7分-35分,按照研究者的见解,水果、蔬菜、奶制品、未经加工肉类、鱼、豆类和坚果属于高质量饮食范畴,而碳水化合物则归于低质量饮食范畴;同时,依据年龄和性别、教育程度、吸烟、体力活动、有无糖尿病、服用他汀药物或降压药物进行调整分析。结果发现高质量饮食带来更低的总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PURE研究的结果,在对ONTARGET/TRANSEND、INTERHEART、INTERSTROKE研究的分析中也得到了证实。
今次PURE研究公布的观点,再次颠覆了既往的公众认知。从来自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中东、南亚、中国、东南亚的数据分析,再次证实提示,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升高总死亡风险;而高脂肪摄入,降低总死亡风险,并且与心梗或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无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更高一些的饱和脂肪酸摄入,可减低21%卒中发生风险。 为何有这样与既往研究不一致的结论?既往的饮食研究,完成的年代久远(至今25-30年),而且当时研究采用的问卷调查,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不同于现代队列研究的严格性和精准性。现代公认吸烟及外界毒物的有害影响,由于全球各地饮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饮食评价研究无法用一个统一的生物学标记物测定,同时,基于种族、文化、信仰等差异,饮食习惯也有极大的差异,亦即关于饮食研究的混杂因素众多,很难用一个精确标准进行评定。PURE研究,通过饮食质量评分,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是PURE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看到研究只对年龄及性别因素影响进行了分析,而未纳入对心血管事件影响较大的体重、每日体力活动量及运动量,仅推荐了7个种类的饮食选择,摄入量应该为多少?评价的是消耗食物的总量,而非总能量,是否代表了饮食质量的真正水平?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既往健康的饮食推荐,包括: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不超过摄入总能量的10%、每日盐摄入<5g、35-45g富含纤维素食物、2-3份水果(>200g)、2-3份蔬菜、每周吃1-2次鱼、每天30g原味坚果,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杯(2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杯(10克酒精),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及含酒精的甜点。但是,从上述健康饮食推荐中,我们仍不清楚,未加工过红肉的摄取量、奶制品的摄取量、反式脂肪酸的摄取量应该控制在何种水平,对保持心血管健康有益;同时,如何将食物之间的能量和热量进行五分位数计算(如鱼类和红肉之间,不用卡路里衡量)方法。现实生活中,不同名族、不同地区之间饮食存在巨大差异,远远超出了PURE研究的7大类食物范围。最近也有日本学者提出,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需要多进食肉类,方能保持身体健康以及预防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相关疾病。因此,今后在“健康饮食”方案制定和推荐方面,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加以证实。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三区行政主任,ESC Fellow。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女性心衰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基础检验及心力衰竭学组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擅长于 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参加了30多项国内外大型药物临床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多项科研课题。 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