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该机构是由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下称北互金协会)设立。 北互金协会助理秘书长张羽在某媒体采访时称:“早期协会是想做互金行业的投诉调解中心,但是这个投诉调解没办法把现在的很多问题系统性解决,各种事情越理越多,大家一沟通想着干脆给整合做大,多加些功能,于是各种准备后就成立了互联网消费者保护中心。” 不得不说,近期被爆出的互金整治办和网贷整治办发布了175号文,要求“能退尽退,应关尽关”,以及可能会出台的1号文,可能涉及的日常数据报送,这两篇报道一出,可谓是风生水起,谈“文”色变,无数文章、出借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里。 其中,175号文还要求成立风险处置专项小组,建立沟通投诉机制。压实主体机构责任,管控未立案机构账户和相关责任人个人资金账户。打击逃废债,尝试对接资产管理机构,部署维稳工作。 正是根据此因素,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于近日正式成立。 根据最新消息反馈,消费者保护中心的资金将交由一个公司来独立运营,后期也有做成金融科技公司方面的设想,或会将资产上链,以保证所有信息都能公开披露,保证每一项资金,能公开使用。 P2P爆雷潮过后,大量问题平台关门、僵尸平台被清退,大规模清退也招致了一些企业、上市公司出现了恶意逃废债的行为。 虽然之前个人逃废债比较多,但现在慢慢集团化,复杂化。特别是关联公司股东,上市公司借款,不能按时还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也会逐步解决。 伴随着出清的持续,虚假平台很少见,大部分P2P平台是由于运营不当,从而导致无法持续下去。消费者保护中心成立的意义,前期是为了搜集行业相关问题,如今希望通过三个主体:基金、资管联盟、协会共同携手来解决借款人逃废债等问题。 秘书长王思聪表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是在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联盟基础上筹划成立,并作为联盟的运作平台。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基金则是联盟的支撑平台。三者相互配合,稳步推进,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会议中强调:目前除部分借款人外,部分借款企业股东、上市公司也在逃避还款。中心计划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修复失联,结合征信数据,追回借款人、借款企业的欠款,更好地保护金融从业者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有行业参与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决抵制恶意逃废债行为,任何逃避还款的组织或个人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要试图挑战法律底线。 自2018年8月份开始,全国范围的P2P网络借贷整改验收正式开启。检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机构自查、自律检查和行政检查,原则上应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但由于合规检查涉及事项繁杂,导致延后,目前北京地区表示可能在3月前出台合规备案平台明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