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玄宗时真猛将,战功赫赫威震边疆,最后却遭诬陷被贬抑郁而终

 山地之仔 2019-01-31

中华上下五千多年,其间可谓名将辈出数不胜数。但真正厉害的,功高而不盖主的良将并不是很多。其中唐朝的王忠嗣应该算是这样的一位。王忠嗣原名叫王训,是今天陕西省渭南市人,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王海宾曾做过丰安军使,丰安军是唐朝时边军的名称,而军使则是掌管军中赏功罚罪的一种官职。

公元714年,吐蕃公然入侵唐土,唐朝为反击吐蕃的入侵于是爆发了后来的武阶之战。虽然武阶之战的最终结果是唐朝完胜,但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却在这次战役中不幸殉国。那时候王忠嗣才9岁,唐玄宗怜惜王海宾的才能,于是为了抚恤烈士家属,王忠嗣得以进宫被抚养,后来还被唐玄宗李隆基收为了义子,并赐名忠嗣。

王忠嗣长大后,虽然不善言谈,但却对于兵法很擅长。而且还如他的父亲一样,勇猛刚毅。因此唐玄宗对王忠嗣很是器重,认为他日后必成良将。而事实上也果不其然,公元730年24岁的王忠嗣被任命为兵马使。随后他与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与吐蕃作战,玉川战役中王忠嗣以300轻骑就向世人证实了唐玄宗没看错人。

但尽管王忠嗣有能力,也让唐玄宗看到了他的才能。可是唐玄宗依然不肯重用王忠嗣,主要还是担心他为了报父仇而贻误了唐朝军机。但王忠嗣却一心想着保家卫国,为朝廷做出一些功绩,这样才无愧于为一世的男儿。于是做了三年偏将后,王忠嗣再次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他非凡的勇猛和刚毅。

当时吐蕃赞普大酋在郁标川练兵,王忠嗣不顾部下反对,率领数百精兵偷袭吐蕃军。没想到大获全胜,杀敌一千还缴获了数以万计的牛马。唐玄宗听说了王忠嗣的战功,欣喜不已。因此,王忠嗣才得到了重用。但没多久就因为唐朝另一个将领皇甫惟明的诬陷而被贬,但没多久由于唐军又要和吐蕃作战,王忠嗣又一次得到了重用。

但这一次以后,王忠嗣才真正开启了他为大唐建功立业,为唐玄宗开疆拓土、威震边疆的军事生涯。他北伐契丹,征战突厥,在桑干河三战三捷,打的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当时无论是吐蕃还是突厥,无论是契丹还是吐谷浑等唐朝周边的昔日强悍游牧民族,在王忠嗣的军威下即使心有不服也不得不俯首帖耳了。

当时的王忠嗣可谓战功赫赫,堪称真正的猛将。不仅武力上给了唐朝以世界级的影响力,而且为唐朝国内经济的繁荣赢取了外部环境的安定。而唐朝唐玄宗也不辜负了这位大将,王忠嗣曾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王忠嗣功高但并不盖主。外有良将,内有明君,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大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但月盈则亏,人满必傲。后来的唐玄宗好大喜功,而王忠嗣也如他的父亲一样,终因功劳大赏赐多遭到了宰相李林甫嫉恨。其实当时王海宾本不至于牺牲的,当时唐朝军中众将嫉妒王海宾功劳大,见死不救以至于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因寡不敌众而阵亡。而王忠嗣在继承了父亲的性格的同时,最终的命运似乎也极其相似。

李林甫嫉恨王忠嗣,而王忠嗣和太子李亨素来交情不浅,再加上李隆基晚年昏聩。因此李林甫就诬陷王忠嗣要奉太子李享为帝,意思就是王忠嗣对李隆基不够尊重了。李隆基一听这还了得,于是打算将王忠嗣处以极刑。幸好在哥舒翰的苦求下,王忠嗣性命得保但被贬为了汉阳太守。被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王忠嗣在抑郁中走完了他的一生。

而不得不提的是,王忠嗣曾数次上书奏言,安禄山会谋反。但终因王忠嗣的被贬,没有被李隆基重视起来。结果,王忠嗣死后没几年安禄山果然举兵谋反。大唐差点因此断了国祚。而如果李隆基当年对王忠嗣的上书重视一点,防范着安禄山一些,不知道是否能避免有唐以来的这次次兵乱——安史之乱?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可惜的是历史不会重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