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家长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宝宝聪明,智商超群。 因此自打他一生下来,各位宝妈宝爸就制定一系列的聪明宝宝育儿计划,比如坚持母乳喂养、吃促进大脑发育的事物、参加兴趣班、早教培训班…… 不是说没效果,只是这些东西泥沙俱下,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式能保证提高孩子的智商。 但最近,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科学专家John Medina提出了一个观点:经常跟孩子对话,能提高他的智商。 01 家长每天都在跟孩子说话、沟通,但从来没有人觉得这些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多大的影响。 家庭教育 即便认为有用,也只认为能教一下孩子识字,学会说话,再多的用处也就没有了。因此普遍对跟孩子沟通并不重视。 现在这种想法要推翻了,John Medina的研究告诉我们,多跟孩子对话互动,对他大脑发育非常有帮助。会让孩子更加聪明,比那些补品、训练班靠谱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法每天都可以做,吃饭、睡觉、玩游戏时都可以,简直没有什么方式能比它更方便。 02 有人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亲子对话做得不好的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表现如何? 家庭教育 有的孩子能思路清晰,表达顺畅,会讲绘本故事、能交到很多朋友,能和妈妈说幼儿园的一天…… 有的孩子就连话都说不利索,遇到事情只会哭闹,也不知道如何去交朋友…… 相互之间差距非常明显。 亲子对话做的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孩子长久停留在蹦字阶段,不会说句子;一说长句子就结巴,就更别提讲故事读绘本了。 这都是因为对话少,大脑中的白质束并不活跃,导致孩子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跟不上他的嘴巴。 亲子对话少,除了影响脑部发育外,还会出现,孩子说话没逻辑,自己说不清,别人听不懂。 只会说单字,连不成句,不愿意跟人说。 哭闹发脾气,不能理性表达,社交力差的情况。 03 1995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做了一项研究,追踪了堪萨斯城的42户有孩子的家庭。 家庭教育研究 他们从这些孩子9个月大开始,跟踪观察了他们2年半。结果发现:每个小时内,父母和孩子的对话次数最低的只有50次,最高的有250次,是前者的5倍。 等到这些孩子3岁了,测量智商发现:亲子对话多的孩子的智商比对话少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5倍。 6年后再追踪,发现和亲子对话少的孩子相比,亲子对话多的孩子成绩更好。 麻省理工大学认知科学家Remeo通过脑成像技术发现: 亲子对话越多,大脑中的白质束就越活跃,信息传递越高效,思维也就越活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孩子聪明。 每小时亲子对话95次和210次相比,前者孩子的大脑白质束活跃度明显低于后者。 也就说,跟孩子多互动,经常对话,确确实实能提高孩子的聪明程度。 04 所以啊,教育孩子,我们应该跟孩子多沟通,不要因为自己找不到话头,觉得无话可说,就不说,更不要老说一些“你吃饭了吗?”“睡觉了”“起床了”“出门了”“快点”之类的话。 这是不是沟通,只是日常打招呼。 真正的沟通,是跟孩子有信息、感觉、情绪上的交互,比如跟孩子交流所见所闻、心里的想法、自己的感觉等等。 甚至可以教给他一些社会规范、公共知识、常识之类的。 如果不会聊天可以参考这三个原则: ①趁着新鲜劲没过,孩子还有印象,跟他聊。最好是当天晚上或者回家的路上。 ②聊天要注意技巧,问问题一定是具体的东西,不要空泛的问。 ③聊天的内容不局限于看到的事情,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经验能力水平,问一些发散的东西,比如情绪,想法。 大脑跟肌肉一样,经常锻炼,自然更加发达。 05 家长希望有一个聪明宝宝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必太过焦虑,不要去相信一些邪门歪道的速成方法,既浪费钱,又浪费培养孩子的机会,殊为可惜。 其实真正对宝宝有用的方法早就放在眼前了,只是我们习以为常不注意罢了,比如让孩子多运动、多吃饭、对跟他说话、多陪陪他、多带他出去看看大自然、不要打断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