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才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米乐001 2019-01-31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历史上,总需要那么一些可怜虫出来背失败的黑锅。明明不是那块料,就因为长官的用人错误而被推到风口浪尖,最后成为了历史的罪人,成为反面教材。赵括就是纸上谈兵的典型反面教材。

 

同样是熟读兵书,人家韩信一出道就那么出彩,最后成为不败战神。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我想最关键是不会读书,赵括读书死于句下。除了死于句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运气差,说他运气差有两个理由:一是赵国国君没给赵括历练的机会,直接让一个只是熟读兵书的年青人指挥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性战役,这谁的错不言而喻。二是赵括一出道遇到的对手是战神白起,在同一时间段,两人决非一个档次,假如赵括有更多机会,也许他能成长为比白起、廉颇、赵奢、李牧更牛的将领。但老天偏不给他机会。

 


赵括的故事相信朋友们耳熟能详,说的是战国时期,赵括的父亲、赵国大将赵奢曾经以少胜多,打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有这么牛逼的父亲,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聊起军事,赵国上下没人能说过他,包括他的父亲赵奢,《史记》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但是赵奢心里明白,打战靠的不是嘴,赵奢很替自己儿子担忧,认为他是纸上谈兵,赵奢告诉妻子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便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不其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守。那时赵奢已经死去。当时廉颇老将军负责指挥赵国军队在长平与秦军对阵,廉颇虽老,却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用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的人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赵国国君很幼稚,马上上当,真的派赵括替代了廉颇,临阵换将。赵括信心满满,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带兵作战完全与廉颇不一样,急于一战,结果就是四十五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战死沙场。

 

这段故事在司马迁大叔《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记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将。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读书是可以分门别类的,这样好理解也好教,但是临床看病就跟打战一个样了,没办法分门别类,按部就班了。疾病可以本虚标实,可以里寒外热,可以真实假虚,可以真虚假实。就像李中梓《医学正宗》所讲: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一个病,可以有水又有热,叫水热互结,可以见到阴证又有阳证表现,这叫阴阳错杂。又有所谓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就像王冰大叔所讲“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一样。

 

治疗肾还要分个水火,治疗脾胃也需要分个阴阳。再看那外感六淫邪气,几乎每次都是团伙作案,带头大哥就是风邪,风无定体嘛,每次都与五邪相兼,其中又多新感与伏邪并发。

 

致病原因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是错综复杂,变化无常,可以因人因时而异。比如严重的伤寒病,今天可以是三阳经病证,而明天就变成三阴病证了。温病的变化更快,上午看的时候还在用石膏黄连黄芩,下午可能就得用附子肉桂了。

 

再看杂病,比如咳喘,您以为是肺的毛病,其实肾的纳气糟了。阴虚很深的时候,阴损及阳,马上就要阳气衰败了。五脏之间关系紧密,一脏生病则百病丛生。

 

所以临床看病,一定要有全局观、动态观,要会识大体,要知道变通。如果不这样子,而只是想着像平时读书那样,拘拘于分门别类中求之,教材写的很典型,一个证一个证罗列,您按着教材的分门别类去找病,行么?病是复杂的,同时病也是无情的,疾病不会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来等您检阅,如果您老是想按教科书那样分门别类分段翻寻,必将左支右绌,而卒死于句读之下。

 

经常听老一辈讲,世有读书十年,而不能起一病者,说的就是死于句读之下这种情况。柯琴说过:“读书无眼,必至病人无命。”所以说古典医著不可不读。而历代医家的医案,特别需要旁通而博采之,正所谓熟能生巧,方可曲尽运用之妙。

 

比如《临证指南医案》、《儒门事亲》、《醉花窗医案》、《医学衷中参西录》等,都可以熟读深思的,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和启发。医案之中不少危急重病,病情曲折复杂,竟有一病而寒热虚实都有的,而一方之中,缓急逆从,兼顾有之,读这等名家医案,就好像良将亲临阵地,经百战而指挥若定,岂不是爽歪歪嘛。

 

读医书而不读医案者,就不知变通之妙用,很多时候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所以在学习规矩准绳之后,必继之以活法圆机,才可以临证治病。人们常常在说,在课堂上讲游泳知识是必要的,但不下水一定是学不会游泳的。同理可得,通过教科书来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不通过临床去学中医,书本知识虽然学得很多,但不会运用,也无济于事,甚至会成为医之赵括。

 


40
寒湿下注关节疼痛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城关乡罗王庄村的张冠英,也是王堉老乡,家里经济还不错,小资。可能大老婆死掉了,续了一个,吾里中李姓女。这女子得了一种腿病,骨节痛楚,不可屈伸,且时作肿,卧床已经有大半年了,请医生看,有的说是痿躄,用虎潜丸治疗;有的说是瘫痪,用续命汤治疗。都没有效果。

 

张冠英的小舅子请了王堉去看病。王堉号脉:六脉缓大。告诉家属说,这病既不是痿躄,也不是瘫痪。所患的病是寒湿下注,关节不灵,肿痛必在关节。病虽然比较长了,我王堉还是可以治疗的。

 

于是乎王堉先用羌活胜湿汤加牛膝防己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吃过三副药之后,病人能够扶扙而起了。复诊后,王堉用五苓理中汤,吃过四副药以后,肿痛全消。

 

患者本意不想继续吃药了,中药的确很难让人持续喝下去。王堉劝说:湿气还没有清除干净,恐怕还会复发,不如多吃几服药,以免后患。患者和家属最终还是听进去了,共吃药二十余剂,家属拿着酒肉来感谢王堉。王堉告诉他们要注意避风寒湿气。十多年过去了,王堉在张冠英的亲戚家的酒席上遇见张冠英,张冠英说他小老婆走路非常健康,全好了。

 

学习这个医案,前医的共同错误在于误诊,是误诊导致了误治。误打误撞治好病的概率是很低的,跟中彩票差不多,我们临证必须先明确诊断。第一个医生误诊为痿躄,痿躄是下肢软弱无力不能走路,还可以见到肌肉萎缩。但是它不痛,不肿。第二个医生误诊为中风瘫痪,可是瘫痪通常也是不痛的。王堉诊断寒湿下注的痹证,他看到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因为疼痛而影响活动。正确的诊断必能导致正确的治疗,因此病就好了。

 

原文

40. 寒湿下注关节疼痛

介之罗王庄张冠英,家称小有,继娶吾里中李姓女。得腿病,骨节痛楚,不可屈伸,且时作肿,卧床已半年矣延医视之,或以为下痿,用虎潜丸(方:炒黄柏炒知母熟地龟板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牛膝当归羊肉)补之;或以为瘫痪,用续命汤散之。皆不效。其内弟请余往治。余诊六脉缓大。告之曰,既非下痿,亦非瘫痪。所患乃寒湿下注,关节不灵,肿痛必在关节。病虽久,可治也。乃先进羌活胜湿汤加牛膝防己以疏利之。三服后,杖而能起。又往视之,投以五苓理中汤(五苓散与理中汤合剂),四服后,肿痛全消。意不愿服药。余曰:湿气未清,恐将复作,不如多服,以免后患。张听之,服药二十余剂,乃以酒肉来谢。余告以谨避风寒湿气。相隔十余年,余见于其戚家席上,称健步焉。



41
肝郁气结土败难愈



 王堉同村有一人,叫田大授,这名字我老是看成田教授,这田大授家境还行,有钱。可是,年老无子,偏偏又是一个妻管严,他的老婆性格凶悍,因此田大授也不敢娶小老婆,连想都不敢想。后来因为出现变故,田家的家业损失很大,田大授因此郁闷得病。

 

城里有一个叫荣同的老中医,田大授素来信任他,就去找他看病。荣同说:您这是感受风寒,给他吃了辛散的解表的药,可是无效。复诊时,又说这是年老气虚,要补一补,结果,吃过补药之后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荣同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治不了田大授的病了,就请王堉过去看。王堉号脉发现田大授肝脉滑数,脾部见弦急,而且三至一息,脉搏有停顿。王堉对着田大授说道:你所患之病是肝气郁结,肝木横逆欺负脾土,脾阳已经衰败。病是可以暂时好的,但是命终究是保不住了。王堉看病很少讲这种话,这次讲的这么明白,我猜不出为什么。

 

田大授觉得不会这么严重吧,但是还是怕怕的,田大授恳请王堉开一个方子。王堉开了逍遥散合左金丸,吃过几副,病势就缓和下来,他也能吃了。他很高兴,又来请王堉看看,王堉把脉,肝脉稍长,而脾脉如故。知道病是好不了滴,还是开了逍遥散给他吃。

 

田大授坚持服药,情况看起来很不错,过了半个月,他显得精神爽健,还很有兴味的到一些地方旅游。有一次村里来了戏班子,在庙庑里演出,田大授也来看戏,田大授告诉王堉,他的病完全好了,再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王堉说:脉搏不暂时停歇才真正的好啊。再过半年,王堉因为公事去京城,到第二年春才回家,问到田大授的近况,说他已去世好几个月了。

 

这田大授脉搏三至一息,脉率不齐,跳三下停一下。《内经》说过:“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这次的急性发病是因为受到多重刺激,家中的悍妻、膝下无子、家庭破产这些精神刺激和思虑过度,引起患病。但标证易除,本病难调,虽能预判亦无能为力。

 

原文

41.肝郁气结 土败难愈

里中田大授,家少裕,而年老无子,妻悍不敢置妾,后以失业窘于财,郁而为病。城中有老医名荣同者,田素信之,请其诊视。荣曰:风寒外感也,散之不效。又视之曰年老气虚也,补之益甚。荣穷于术,乃邀余治。诊其肝脉滑数,脾部见弦急,且三至一息。乃曰,君所患为肝气郁结,木来侮土,土已败矣。病可小愈,命不可保也。田似嫌其唐突,请示一方,余以逍遥散合左金丸进之。数服而病减,进饮食矣。又请视之,诊其肝脉稍长,而脾脉如故。知不能愈,乃以逍遥散敷衍之。半月,精神爽健,出入游行。值村中演优戏,相见于庙庑,告余曰,病已全除,当无恐。余曰,脉至不息方可,后半年,余赴都,及来春归,询之,已欹殁数月矣。







高源明作品

诗圣泰戈尔: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难,才有创造出天堂的理由,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