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选择,照照镜子。

 米乐001 2019-01-31

读《史记》悟医道


      读《史记》悟医道请输


今天,在朋友圈发现一条信息,特别有启发,文字是“人们总是最害怕别人骗自己,可是结果往往发现自己总是在骗自己”。联系到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人,秦始皇,他,就是一位典型的自己骗自己的人物,他,最自欺!



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帝王,开创了历史新的时代,志得意满的始皇兄也把自己定位为历史的创新者和超越者。


受这样的自我历史定位意识的影响,秦始皇蔑视历史,瞧不起三皇五帝,呵呵,始皇兄绝对是厚今薄古的专家啊!他只是把历史当成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否认历史的借鉴垂训功能。


这样的历史意识对秦朝政治造成了严重后果,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脚步,也给后人留下了秦朝快速灭亡的历史教训!

 


自秦朝完成统一大业,秦王嬴政就认为自己不仅创造了新的历史,而且超越了历史。因此,统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大臣们给自己取一个有分量的必须响亮的新的称号。


在他看来,以前已有的任何称号都不足以形容概括自己的丰功伟绩了,所以他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大臣们也都认为嬴政的功业已经超越了五帝,可以跟三皇中地位最高的“泰皇”相提并论了,所以有大臣建议采用“泰皇”的称号。“泰皇”的称号意味着嬴政已经和秦以前最圣明的君主地位相同了,站在了历史的最高峰。


但是嬴政并不满意这一称号,他最后从三皇取一个“皇”,五帝拿一个“帝”,叫“皇帝”,意思是三皇五帝加起来才配得上他一个人。所以秦始皇很厉害,他不满足于现有的标准答案,而是在标准答案之外自己再找出一个更满意的答案,这就是他与众不同之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秦王嬴政为自己确立“皇帝”的称号,表明在他的意识中,自认为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统治者,是道德真理与至上权力的绝对拥有者,《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


谁再说秦始皇的功业相当于古代圣王,秦始皇不但不认为这是对自己的颂扬,反而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贬低与羞辱了。这些强烈的暗示了秦始皇的自负,他认为自己是历史的创新者和超越者。

 

秦始皇自负地认为,自己的的贡献与超越是表现在诸多方面的:一是政治上统一了天下,消除了战争的因素;二是秦始皇将自己的崇高道德普及到全社会,让人民安心从事生产活动,人民欢欣鼓舞地尊奉秦朝的法律制度,自认为秦始皇的功业超越历史上的任何圣王,不仅整个人类,就是牛马等动物,也得到了秦始皇的恩德泽及。一派安居乐业的祥和表现,可是从后面的经历我们发现,这些都是秦始皇的一厢情愿,是他臆想出来的梦境。

 

秦始皇自认为已经超越了历史,那么,他所创造的历史就是最伟大的历史了,就必须大大的宣传宣传,而且必须永传后代、永远继承和发扬了。因此,秦始皇在频繁的外出旅游中,到每一个旅游点到处找巨石刻字留念,书上讲“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在刻辞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回顾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光辉历史,并记述歌颂这段历史。秦始皇希望秦朝创造的历史与巨石一样永恒于世。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的旅游刻辞中,秦朝君臣反复强调:秦始皇已经超越了历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始皇的功绩绝不会被后人所超越了,千秋万代之后,只能顺应、继承和遵循了。书上讲“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由于自负,秦始皇过度的认为自己以及武力的重要作用,还有秦王祖先的保佑,忽略了老百姓的支持与贡献。


所以他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服其辜,天下大定。


兵马俑

嬴政兄简单地认为,既然自己已经超越了历史,就不会再受历代王朝兴亡衰败规律的支配,嬴政家族就可以无穷无尽地享有天下了,他讲“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至无穷。

 

但是,事实是不是像秦始皇想象的那样呢?百姓是不是同样认同了秦始皇是历史的超越者而对秦始皇毕恭毕敬歌功颂德呢?老百姓是不是真的就是安居乐业呢?

 

答案:非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您看,有一次秦始皇东游,在博浪沙差点被张良弄死;有一次微服带着四个保镖在咸阳城里逛街,本想体验一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祥和安宁的盛况,可是却遇到了强盗抢劫差点丧命,而且强盗又没有全部抓住,因为有漏网之鱼,所以要“关中大索二十日”。


在青天化日之下,而且是天子脚下的咸阳,居然强盗横行出没。这显然与始皇兄的臆想天差地别。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司马迁告诉我们:“米石千六百”。一石米1600金币!


民不聊生导致老百姓铤而走险,很显然,在秦始皇统治下并不是像秦始皇自认为的“诸产得宜”、“黔首是富”、“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道理,我们任何一个人在做事,不仅仅我们,秦始皇也不例外,难免都会遇到挫折,挫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常常您努力做了很多的事,最后发现事情完全不像您想象的那样,别人对您的评价、对您做事的评价,跟您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有的是天壤之别,甚至是背道而驰。

 

有时候您觉得对方很喜欢您,有一天突然您发现对方很讨厌您讨厌到底,有的事情是您自以为做得很成功,自以为很聪明,可您不知道在别人眼中就是个笑话。

 

人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不在于碰到问题,而在于碰到问题的时候您所持的态度是什么。秦始皇也不例外。

 

您面对问题的时候通常决定您的成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当您发现现实完全跟您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您会去面对现实,去把问题解决掉,您能够改变您自己去解决问题;另外一种做法就是掩耳盗铃,我假装你们对我的评价就是对我有偏见,你们对我有目的,你们不喜欢我,你们因为各式各样的目的故意污蔑我扭曲我做的事情,我做的这个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其实完全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子,其实我做得很成功,只是因为你们不愿意表扬我,你们故意挑我的弱点,用各式各样的借口来告诉自己,其实我很好,其实我很好,其实我很好,都是因为现实环境不合我的意思。

 

遇到这种问题,您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选择改变自己,一条是选择不改变自己,继续活在自己的美梦之中。也许我们都会认为应该选择第一条路,谁会选择第二条路呢?答案是:不!

 

按历史来看,通常都会选择第二条路。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条路是很痛苦的。面对真实的自己是非常痛苦的,那一种痛苦就好像您有伤口结了痂之后,要把痂皮撕开重新去看待血淋淋的伤口一样,那样的痛苦,没有几个人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活在自己的幻想和美梦之中,永远是比较快乐的。

 

如果您是选择第二条道路的话,那您永远不可能有机会改变,您只有一步一步的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其实读到这里,我们认为此时的秦始皇应该完全意识到了这个天下完全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为什么?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他自己碰到的事情,不是听说的。那他怎么做,我们看这时候秦始皇他到底是怎么决定,我们就知道他这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我们再读下去就了解了,遭遇强盗之后秦始皇又出去旅游,刻辞的时候都写了些什么,我们看他让人写了“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一样的天下太平祥和的样子,这个人不是不知道问题,可是当他碰到问题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欺,那就是我们讲的第二条道路,秦始皇是愚蠢之人么?答:不是!他是绝顶聪明的人,这个人他十三岁当秦王,二十二岁铲除异己,然后统一中国。这个人的聪明才智绝对在我们的万倍之上啊。


可是,也许越聪明之人越会自欺,因为他越不能忍受自己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厉害,当一个人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他就离悲哀和失败不远了。

 


在临证过程中,经常碰到虽然我们根据收集到的全面完整的脉舌色症等四诊信息,通过辨证论治给予患者规范的治疗之后,患者病情没有改善,甚至进一步发展。


此时,我们是重新认识疾病,重新收集病史,改变诊治思路;还是坚持原来的治疗方案不变,继续观察呢?这个就必须依据临床实际,该改变思路就改变思路,该继续观察就继续观察。

 

病在患者身上,感觉好不好,患者最有发言权,不能因为医生自认为诊断准确治疗无误,患者就不应该难受。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充满自信,但是不能自信到自负,否则容易忽视对病人的细致观察,到时就会犯了秦始皇一样的错误。教科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疾病的感受上,患者比医生更加贴切。

 

对于疾病的治疗,当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还是必须全面参考患者本身的感受,重新思考,重新再来。

 

王拥军教授在CCTV1《开讲啦》

责任心可以避免自负,减少误诊。王拥军教授年轻时曾经为诊治一个肌病女孩,下夜班之后,赶四小时火车到北京301医院找黄克维教授,女孩终于得到了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引导出正确的治疗,很快,那女孩恢复如初,避免了瘫痪。这些都是责任心使然。

 

敝人曾经接诊过一例偏侧舞蹈症患者,CTMR和上级都认为是脑出血,后来经过复习文献,结合病史,仔细阅读CTMR片,发现她的确像脑出血,但真的不是脑出血。后来确诊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病人得到了正确的治疗,病很快就好了。如果固执地认为就是脑出血,势必揭不开疾病的真实面纱。

 

才叔的《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1例报告》

责任心、责任心、责任心,是医者之必备,医学生要对父母负责,对自己负责;医生要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

 

讲一个比较早的病例,有一个中学生,男,发烧2天,其余无所苦,舌淡红苔薄微黄,脉浮数。当时我就蒙了,发烧,发烧,就发烧,怎么辨证论治呀,后来参考浮数脉,给他用了银翘散改汤,第三天,患者又来了,还是只有烧,精神啦食欲啦都不错,甚至是更好了,脉象也差不多。我就纳闷了,脉象不明摆着吗,怎么会不好呢?是不是就快好了,坚持让患者继续吃银翘散改汤;还是改弦易辙呢?


想了一会儿,他的食欲不是很强劲吗,那我就把你的阳明之火压一压,看你怎么烧。我就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生石膏60克,嘱咐家属先煮石膏半小时,因为银翘散只要稍微煮一会儿就好了嘛。结果当天下午就告诉我烧退了,但有点拉稀,要不要继续吃,我说再吃一碗,没有再烧就停掉。就这样,病好了。

 

再举个例子,一位50多岁女性,看了很多医院找过很多医生,最后找中医找到了我,一进诊室就要求先看,说很重,等我把前面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看诊过之后就看她,结果她一言不发,软趴趴的就趴在诊桌上,问也不答,就会呻吟,几个彪形大汉的家属紧张的不得了。


她不开口我也得看,号脉呗,脉弦而硬,左关优甚,舌淡暗苔薄。家属说这种情况已经有九个多月了,几乎天天都是如此。好了,我开了血府逐瘀汤合半夏厚朴汤,7剂。


7剂之后,患者自己过来,与之前判若两人,她笑我也笑,她说以前她就“心好”,其它都不好,现在是什么都好。号脉,略微见软,效不更方。再7剂。


可是,到第五天又来了,7付药还没喝完就来了,恢复到解放前了,但会说话,说她快死了,很虚弱,一号脉,弦硬脉消失了,一派虚弱脉象。仔细想想,发现二诊时脉象已经不是那么强硬了,而继续原方,破气所致。接着给她开了八珍汤,吃过一段之后就好了。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无论怎么发展,永远不可能包治百病,包治百病的医学只存活在电线杆以及厕所墙壁之上,所以,临床上出现误诊是不可避免的。

 

一名优秀的中医,不仅仅要会用汤药治病,更要会用心治病。医生是人,秦始皇也是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经常读读历史,照照镜子,减少前人犯的错误。

请输入标题     bcdef

高源明老师作品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