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多聊茶」的第叁佰零捌篇常规文章 九首茶诗,陪你迎春节 前言 2月26号,多杰老师的新书《茶经新读》在京东平台上首发了。 这几天,各班同学都在谈论与新书有关的话题。巴不得马上开始阅读。 因为是预售,所以肯定得年后才能收到书籍哦。 那么,在这之前,我就悄悄给大家透露一下: 新书的附录里,茶诗有单独的一篇内容! 只有9天,就到春节了。 我们特意将多杰老师在【多读茶诗】专栏里和聊到过的唐代茶诗进行了汇总和整理。 选出了9首,让茶诗可以从腊月廿三的小年一直陪伴大家到大年初一。 在这9天,每天阅读、抄写或者背诵一首吧。 腊月廿三 正文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作者简介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同是也是大名鼎鼎的“酒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茶诗简介 李白至今可查阅到的诗,大致有1500首左右。 据郭沫若考证,其中内容涉及酒的约占16%。 都知“李白斗酒诗百篇”。但除了酒,李白其实也写过茶。 李白收到族侄“僧中孚”送来的仙人掌茶,喝过之后写诗感谢。 是一首典型的“答赠”体茶诗。 这首茶诗,是李白唯一传世的茶诗。 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中国文坛第一首歌咏名茶的诗。 腊月廿四 正文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作者简介 钱起,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 但他的命运其实与茶圣陆羽很像。 出生的年份,都难以确定。 由此可见,钱起的出身绝不会太好。 若是王孙贵胄的后代,怎么能连出生年份都没有确切记载呢? 茶诗简介 茶会,如今已成“流行”。 以茶为主题,相邀聚会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唐代。 只是那时还不叫茶会,而叫茶宴。 这首茶诗,记录的就是古代的茶宴。 从诗的题目中可以看出,与诗人喝茶的是好友赵莒。 钱起的《与赵莒茶宴》,是一首七言绝句。 虽然篇幅有限,但仍在可以在其中得到饮茶的地点与内容。 多说一句,“忘言水仙”的茶名正是多杰老师根据此诗所取。 腊月廿五 正文 《歌》 唐.陆羽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 惟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 作者简介 作者陆羽,字鸿渐,号竟陵子、桑苎翁。 被后世称为“茶圣”。 陆羽,几乎被每一个习茶人所熟知。 他因写就《茶经》而闻名于世。 但很少有人知道,茶圣还有另外诗人这一重身份。 茶诗简介 《全唐诗》卷三零八,共收录陆羽两首诗。 一首为《会稽东小山》,另一首便是这首《歌》。 这首诗的出现,是在陆羽辞世仅二十余年后。 《全唐诗》记载,这是一名自称陆羽弟子的老僧,常在背诵的诗文。 老师的诗歌,靠弟子推广,而最终流传后世。 其实陆羽的《歌》,和李商隐的《无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名,恐怕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所以题目几乎没有给我们任何内容。 为何而写?为谁而作?都不得而知。 不过再仔细看正文,或许就可得知答案。 茶圣陆羽的老家“竟陵”,曾经多次改名。 因此诗中所提“金陵”,很可能是“竟陵”之误传。 所以陆羽唯羡从“金陵城”留下的“西江水”。 恐怕是因为想念住在竟陵城中的老师了。 腊月廿六 正文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作者简介 作者顾况,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 这位诗人,与陆羽是同时代的人,年龄大约比茶圣陆羽大五岁。 唐至德二载(公元757),三十岁的顾况登进士第。 后因厌倦官场气氛,辞官而去。 此诗,约作于诗人晚年隐居润州茅山期间。 后来的确证明他的成就,不在官场,而在诗坛。 为何? 白居易少年时,闯荡长安文坛。 初来乍到,看望当时的文坛大咖便是顾况。 顾况的白居易的赞誉,更是让白居易名震京城。 顾况在当时诗坛的地位,可想而知。 茶诗简介 茶诗,多是文人所作。 笔墨,大都集中在“品饮”环节。 很少有作品,真正涉及到“工艺”领域。 这首《过山农家》,算是个特例。 并且这首茶诗,是目前发现最早讲述“焙茶”工艺的茶诗。 也是中国茶诗中,仅有的一首六言绝句。 腊月廿七 正文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北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人称其苏东坡。 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被世人所知的诗篇有很多,其中茶诗数量也很多。 甚至超过了白居易。 却因他的文采太高,反而掩盖了他的茶学造诣。 其实苏轼的茶诗,不光是文学作品,更是茶学作品。 茶诗简介 这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是苏轼流传度最高的茶诗之一。 “次韵”既是一种文体,也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是根据上一首诗的“韵”以及用韵的次序,来创作自己的诗。 曹辅,是福建沙县人。 当时正在闽地作官。便将当地出产的壑源茶,寄赠给好友苏轼。 诗中说到了茶山环境,写到了收茶心情。还涉及真假辨别。 毫无疑问,苏轼这首夸茶的诗,是认为友人寄来的茶是好茶。 就像文尾中苏轼提到的,“从来佳茗似佳人”。 好茶,没有绝对的标准。 腊月廿八 正文 《晚起》 唐.白居易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 暖炉生火早,寒镜里头迟。 融雪煎香茗,调苏煮乳糜。 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 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涉及广泛,并且所写茶诗也非常多。 多杰老师曾翻完6册《白居易诗集校注》。 发现白居易老先生,前后竟然写过64首茶诗。 要知道,他的职业是官员,定位是文人。 既不是做茶人,更不是卖茶人。 归根到底,白老先生与我们一样,是真心爱茶之人。 茶诗简介 白居易的《晚起》,写于唐大和四年(公元830年)。 这首诗,是最早涉及“雪水烹茶”内容的茶诗。 而关于雪水的推崇,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 这与张又新《煎茶水记》,是同时代作品。 可以推论,饮茶人开始留意“雪水宜茶”问题的时间,大致始于唐代中期。 白居易职场沉浮多年,在50岁之后开始频作《晚起》诗。 说明乐天居士,与之前忙碌的状态相比,如今变成了一个“闲人”。 诗人在其中描写了气氛的营造,形容了喝茶的心情。 更是抛开了主题,引用其最喜爱的“荣公三乐曲”。 在其中寻求一种“自宽”的力量,享受着“融雪煎香茗”的心境。 腊月廿九 正文 《食后》 唐.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茶诗简介 《食后》,约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至元和十三年(公元818)之间。 此时,作者被贬官至江州。 著名的《琵笆行》,与《食后》都这这时期的作品。 看似生活悠闲的白居易,其实正在遭遇着人生最大的一次低谷。 白居易一生为官,但当官生涯终究是不如意的。 到江州说是做官,实际如同发配。 抑郁,是那时白居易的基本状态。 幸好,有茶作他的药方。 腊月三十 正文 《萧员外寄新蜀茶》 唐.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 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 况是春深酒渴人。 茶诗简介 这首《萧员外寄新蜀茶》,写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 这是白居易现存最早的一首茶诗。 这一年,白居易39岁。身为谏官,客居长安。 在这个时期,他写了非常多反映社会问题的诗文。 如《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卖炭翁》。 所写内容几乎都是揭露大唐帝国的阴暗面。 而写于同一时期的这首茶诗,却描绘了不同的情境。 他不像今人对茶的态度,总是“爱老”。 反而是在收到好友寄来的蜀茶之后,十分“惊新” 。 更是感叹了茶解“酒渴”,茶可“持玩”。 对于以笔当剑,自诩为战士的白居易来说。 一杯茶汤,应该给了他些许慰藉。 正月初一 正文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唐.白居易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麴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茶诗简介 上周的多来留言,和大家讨论到了过年送礼的话题。 以茶为礼,不仅是今人的习惯,古人也其实常为之。 在历代茶诗中,专有一种“答谢题材”。 朋友给远路寄来了好茶,诗人收到后赶紧作诗一首,以示感谢。 这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就是白居易在收到好友李宣从属地寄来的新茶之后所作。 诗人描述了收到茶的心情,品茶时的感受。 最后一句“应缘我是别茶人”,更是将老朋友间的默契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编辑:粒粒 校对:齐航 设计:静平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茶经新解》、《茶经新读》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微信公号:多聊茶 新浪微博:@杨多杰 @多聊茶 人 人 讲:【杨多杰的多聊茶】直播间 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FM87.6 《吃喝玩乐大搜索》周二嘉宾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音频、视频及声明过的图片著作权均归作者所有 除已签约的机构和平台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载、改编、引用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课后讨论 这些茶诗,你最喜欢哪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