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仙

 关陇之 2019-01-31


岁暮雅客,

淡然芳华。



临近春节的这段日子,时间过得匆忙。


天气却一直出奇的好。阳光像春天般的温暖,天蓝蓝的,云闲闲的,老树入定,鸟雀无声,一种独属于暮冬的静穆。


而公园里,早樱吐蕊,银叶合欢浮光跃金。


人行道上紫荆花香气浓郁,空气薄脆而且甜润,闻久了,觉得这气味,有点像我熟悉的香气,似乎是水仙将谢,那种带着甜味的香气了。


这花香,让我想起弥漫着水仙花香的故乡。


在程羽文的《花月令》里,农历十二月正是腊梅坼,茗花发,水仙负冰的时节。水仙负冰,一个“负”字,总让我想起阿嬷。



倘若她还健在,此时,一定站在故乡老厝的门口,喃喃负手,企盼着儿孙的归来吧?


走在城市深幽的街上,看行人来来往往,脚步匆匆,心头涌起关于童年,关于水仙的记忆。想到庾信的那句“日月不居,岁时晼晚”,一时间,竟有一种莫名的寂寥



范成大有一首《瓶花》,专写水仙的香气:


“水仙携腊梅,来作散花雨。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


水仙的花香,像梅花一样,是冷香。梅尧臣说,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它是一股一股的,飘忽不定,虽说不辨香来处,却香气远播。



但水仙的冷香,总是比不过木香荼蘼的热烈高扬。


荼蘼的香,是从十米开外,主动纠缠上你,向你投怀送抱的。而水仙胜在冰肌玉骨,高洁清冷,它的香气,超凡脱俗,具有入仙之姿。


黄庭坚就有一首《次韵中玉水仙花》,将水仙与酴醾对比: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说水仙骨如沉香,肌如白玉。荼蘼是浓郁的,热烈的,而水仙是雅致的,素淡的,临近岁末,水仙捧着一颗素心,踏浪而来,洁白的云朵一般,开出一片又一片的冰清玉洁。


荼蘼开在春末,花开荼蘼春事了,而水仙是前接腊梅,后接江梅的“殿岁花”。黄庭坚将水仙与荼蘼放在一首诗里,不仅仅是简单的比较,我想也是一种情愫的表达。



荼蘼与水仙的开放,都意味着一个时节的终结。


好比黄昏的夕阳,到了最后一刻,越发让人珍惜。就如陆机《叹逝赋》里的那句话:


“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


也许,我的寂寥,除了思乡、思亲之外,对于时光流逝的这种苍白感,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水仙是舶来品,大约于唐代传入中国。但盛唐雍容,喜欢牡丹,而宋人尚雅,极爱水仙。


以画梅花闻名的宋伯仁,写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叫《山下》。诗中写道:


“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卖水仙花。”



只因山下人家只卖水仙,便在诗人眼里有了清到骨的风味。这样的人格力量,正是宋时的文人,所梦寐以求的。


杨万里的《水仙花》,也写得好。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水”与“仙”,一如宣纸与墨,彼此成就,彼此融化。又如前世与今生隐秘的牵连,因水而生,因水而葳蕤,因水而绽香,说它“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清丽脱俗。


但宋文人爱水仙的,没人比得过黄庭坚。


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黄庭坚却独爱水仙。“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他认为水仙与梅花一样凌霜傲雪,可做兄弟。



黄庭坚前后写过六首咏水仙的诗,最有名的,是《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这首诗开篇化典,“凌波仙子”,所指并非曹植名篇《洛神赋》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宓妃,而是形容水仙的轻盈与秀雅。从此之后,凌波仙子,便成为水仙的代名词了。


黄庭坚爱水仙,爱得固执,其实是对自己清高人格的一种坚持。他不肯低眉,不肯迁就,只有孤傲的水仙,才能比拟。


写这首诗的时候,黄庭坚刚刚结束贬谪,奉诏东归,他在最末两句写道: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此句气势陡转,靡思尽扫,豪迈之气喷薄而出,真是痛快!文人咏水仙,很少有如此豪迈痛快的。



只需清水一钵,水仙便袅袅婷婷,绿意蒙蒙。翡翠般的叶,白玉盏的花,金黄色的蕊,丛丛簇簇,高洁美好。


元代程棨《三柳轩杂识》将水仙列为风雅之客,称“雅客”。


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中,将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腊梅、杜鹃、玉兰称为十二师。


“当其开时,虽亦玩赏,然对此态浓意远,骨重香严,每觉肃然起敬,不啻事之如师。”



说水仙清贞,可贵为师。而在李渔的眼里,水仙是淡而多姿,却又风情万种的女人,让他心甘情愿地,顶礼膜拜。


“妇人中之面似桃,腰似柳,丰如牡丹芍药,而瘦比秋菊海棠者,在在有之;若如水仙之淡而多姿,不动不摇,而能作态者,吾实未见也。”


在国画中,水仙与梅花合称“双清”。


只因二者皆是傲寒的花草,梅花傲霜斗雪,水仙清雅出尘,被文人画家视为绘画题材中的清物,成为画家喜爱描画的对象。


八大山人的水仙画,淡淡的墨色,寂寥的笔墨,一块石,几丛草,一株水仙,浅浅地开,清减、空旷、安静。


扬州八怪中,汪士慎的水仙图,一株水仙,花开几朵,几丛矮草,一块奇石,寥寥几笔,有清气飘荡而出。



与画上的水仙对视,时光渺茫,心静如兰,又饱满,又凛冽,又孤绝,又安宁。这是画家传达的意念,也是水仙清香之气无声的表达。


在城市的暮冬里,我想念这种久违的清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