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一起练习素描肖像吧! MEISHUZHI/美术志编辑团队编辑 徐圣伦 徐圣伦,2016年专业全国第二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基础部素描结业成绩第一名,获“ASA艺术奖学金”素描《女全身像》留校获“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度优秀作品”三等奖。同年进入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浮雕《维纳斯躯干写生》获“中央美术学院2018年度优秀作品”二等奖。 ©美术志 / 编辑部出品 /与徐圣伦老师的对话 小志:“徐老师您好,您是16年央美造型全国第二名,也是央美造型第一次考全身像,您当时看到考题的时候有什么想法?” 徐老师:“四开的全身像的考察对于长期练习四开半身像的考生来说冲击力还是挺大的。因为通过长期的训练同样尺寸的纸画同样构图的人,把半身像的人装在四开纸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小比例都已经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所以凭借肌肉记忆就可以规避掉很多形准比例问题。所以四开全身像第一个难点就是要打破已有的惯性,通过对模特的观察把全身像的人比例动态包括构图都舒适的安排在四开纸里。我记得我在考试期间也扫了一眼周围考生的画,不是脚画出去了就是腿接到肚子上。总之这次突然的改题是挺考察真实能力的,强迫你去观察,把习惯和技巧抛掉。” 徐老师:“第二个难点就是整体关系的把握,看似只多了两条腿,到需要把控的关系要比半身像多很多。其实我那年考试速写也有变化,考的是“头像带手”,动作是模特把手放在头上,很多同学都不敢相信,所以画的都是“速写半身像”还有小部分不能适应考题变化,坚持画速写全身像。我个人很喜欢16年速写的这次改变,因为构图都是根据考生自己来定,而不是模式化的去考察速写。速写应该是直接的,是有感觉有情调有创造性的一件事。如果连速写都成为模式,绘画也就没有意义了。” 小志:“每次改革都会有很多同学不适应,您是怎么去适应考试的呢?今年央美的考试也越来越近了,您认为今年的考试方向是什么?” 徐老师:“我觉得学习画画的心态不应完全为了针对考试,这样很容易陷进去,有点“当局者迷”的感觉。容易在盲目的应考中迷失掉对好和坏的判断。美院的考试其本质就是考察画出一幅画的能力,而不是考察画出某一件东西套路的熟练度。所以任其考半身全身头像还是静物,原理都是一样的。央美造型的考试方向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因为学院派的标准就在那里。之所以近年频繁的变换考题方式,也是为了寻找更真实更公平的考试方法。” 小志:“今年有一些美院考了石膏,很多考生因为时间紧迫或者自己不重视,没有画过几次石膏,您在带学生的时候有没有加入石膏的训练?您认为画石膏对后面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徐老师:“在基础训练中,素描石膏像算是一个必经阶段。我带学生的时候也会安排石膏像写生。石膏像是一个剔除掉固有色干扰的纯造型,而且是经过雕塑家的手整理过的很经典的造型,对于提高对形体的认识很有帮助。在观察真人模特的时候,过多的固有色黑白灰会对型体观察有一定干扰,看到的可能是一种假象。在全因素素描里,固有色黑白灰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型体的黑白灰是建立在对型体的理解和概括上的,解决这个问题石膏像是很好的选择。” 小志:“我们都知道央美造型系非常重视素描的学习,您在这几年的学习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徐老师:“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素描,喜欢素描源于它的操作方便简洁,一支笔一张纸就够了。在学画的这些年走过不少弯路。来北京六年了,每一年其实都有新的体会,学习雕塑以后再返观素描,又和以前的理解有所不同。对造型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眼界每提高一点都会有更多的问题去解决。对于初学素描的人,总会被风格困扰。” 徐老师:“但风格是没有对错的,水平却有高低之分。我理解素描应该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素描水平的高低应该体现在造型是否完整这点上。造型不是“描形”不是“抄形”,造型是建筑。画素描就应该解构对象,像盖房子一样搭建。没有某一处型体是孤立的,寻找型与型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要不断解决问题前进的方向。” 小志:“给考生们一些建议吧!” 徐老师:“我对我所有带过的学生都有一个忠告,那就是一定要把精力用在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上,比例,基本型,基本的归纳和塑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我也是上了大学以后才想得明白。艺考将近,愿你们可以万里挑一。” ——更多作品欣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