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伤创面中药膏

 陈医生怪病专家 2019-01-31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包括以下重量范围的中药原料制成,松香60‑186克、轻粉6‑10克、潮脑9‑28克、蓖麻仁16‑28克、麝香6‑10克、犬骨15‑32克。疗程短、见效快、用药少、费用低,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消肿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应用于外伤有效率达96%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户外作业或者意外发生中,容易造成受伤的情况,且多表现为外伤。外伤包括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等。各种外伤,常常引起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严重时甚至断肢。伤口处理正确,能使其迅速愈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创伤的伤口,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或治疗。

对于简单的创伤,一般进行简单的消毒和包扎,多依靠于人体自身机能修复;当遇到体外损伤造成的溃疡,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内服外用进行治疗。其中,对伤口外用的药是见效最快最明显的。因此,提供一种减轻患者病痛并且治愈伤口速度快的外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范围的中药原料制成,松香60-186克、轻粉6-10克、潮脑9-28克、蓖麻仁16-28克、麝香6-10克、犬骨15-32克。

所述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先给铜锅放置底油,然后加入水;

待水烧开后放入蓖麻油,搅拌使蓖麻油溶解;

再依次加入经过研磨的松香、轻粉、潮脑、麝香、犬骨,控制温度80-110度之间,持续搅拌60-90分钟;

起泡后再升高温度至110-160度,再搅拌15-30分钟,即得到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

收膏放入瓷质容器内存放。

所述底油为菜籽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治疗效果优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疗程短、见效快、用药少、费用低,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消肿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应用于外伤有效率达96%以上;

2)应用范围广泛: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不限于中医外科的疮疡、肿毒、痈、结、溃疡等疾病的治疗,而且对烧伤后的疮面,对其治愈、促愈合也很有效,对其疮伤感染、起红线(淋巴结感染),效果也很明显,并且弥补了中医外科在治疗外伤方面乏药的局面;

3)适用于工业生产: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包括以下重量范围的中药原料制成,松香60-186克、轻粉6-10克、潮脑9-28克、蓖麻仁16-28克、麝香6-10克、犬骨15-32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各原料在本药物中的功能及功能主治

1.各种原料在本药物中的功能:

由于本发明中设置有松香,味苦、甘,性温。归肝、脾经。主治痈疽恶疮,瘰疬,痿症,疥癣,白秃,疠风,痹症,金疮,扭伤,妇女白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具有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的功能。

由于本发明中设置有轻粉,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外治用于疥疮,顽癣,臁疮,梅毒,疮疡,湿疹;内服用于痰涎积滞,水肿膨胀,二便不利。

由于本发明中设置有潮脑(樟脑的粗制品),归心、脾二经。入足厥阴经。具有通窍,杀虫,止痛,辟秽的功能。主治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

由于本发明中设置有蓖麻仁,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的作用。用于痈疽肿毒,喉痹,大便燥结等症状。

由于本发明中设置有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香烈窜散,可升可降;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 ,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由于本发明中设置有犬骨,甘、温。

2.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促进愈合。

主治:红肿高大、疔毒疮疡、病灶溃烂、久治不愈、妇女乳腺增生。

3.用法用量:

用量:3-6克;

使用方法:把疮面清洗干净后,将膏药进行加温软化,贴于病灶上。

二、提供一种制备方法

所述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先给铜锅放置底油,然后加入水;

待水烧开后放入蓖麻油,搅拌使蓖麻油溶解;

再依次加入经过研磨的松香、轻粉、潮脑、麝香、犬骨,控制温度80-110度之间,持续搅拌60-90分钟;

起泡后再升高温度至110-160度,再搅拌15-30分钟,即得到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

收膏放入瓷质容器内存放。

所述底油为菜籽油。

三、临床观察和典型病例

1.王宏力,男37岁,就诊时间1990年6月20日,市三运司河对面卖羊肉的个体户。

患者左腿下部长一毒疮,红肿、流脓、溃烂,色紫暗,疼痛难忍,无法入眠。中医称其为“臁疮退”来医务所请我治疗,观其疮势,采用家传手法,清理疮面,敷上白龙膏一贴。三天后来诊,自述疼痛减轻,红肿渐消,脓由稀变稠肿块缩小,疮势得以控制。后又连续贴2次,历时9天痊愈,此治疗较为理想,收效较好,患部没有留瘢痕,此患相当于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2.张建设,男,16岁,就诊时间:1982年6月12日,铜川市三运司职工家属。

患者颈部长一脓疮,来诊前经铜川市中医院治疗一月有余而无效。其哥哥领到我处治疗,经诊断为瘰疬(溃疡型),现在的淋巴结核(颈部)俗语称为鼠疮。现局部暗紫有一小洞,流脓血水不止。用家传手法清理疮面,敷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一贴,叮嘱三日来诊。到期后自述排出的脓血水很多,视其局部颜色有紫暗渐变为红润色,洞中还有脓。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第二次治疗,历时半月而愈。

3.范虎山,男,25岁,就诊时间:1987年2月16日,铜川市第三汽车运输公司职工。

患者是装卸工,因装火车时,不慎被道轨沞轧伤左脚,经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治疗截去右脚前掌。出院后因走路磨损其伤面久溃不愈,局部有枣大的红肿,流血水,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一贴,五日后痊愈。

4.石荣仓,男,56岁,1996年5月11日就诊,铜川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患者右面部近鼻部长有两个毒疖,一大一小,大的溃烂流脓血水,小的红肿质硬、色紫黑,疼痛难忍,自己各处求医治疗无效。后到我处要求治疗,我观其局部因这个地方是危险三角区,而且疮势溃烂,红肿发热,必须控制疮情,经清理局部病灶后,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已观后效,五天后来诊,红肿消失,疖子变小,贴二次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治疗,后随访二贴后治愈。

5、马庆英,女,24岁,就诊于1987年8月10日,市七一路小学教师。 患者小腹右侧长一红肿硬块,有鸡蛋大小,在医院用黄沙条拔眼膏,注射青霉素等药治疗无效,途经历两个星期。局部肿块未消,仍红肿,色变紫暗,流脓,中有一小洞。余诊断为无名肿毒,失治后形成溃疡,余按传统手法处理创面,排其脓,割开洞口,挤其脓血水外出,后敷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此症较为难治,历时二十余天,共用5贴,而治愈。在此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6、于振峰,男27岁,就诊时间:1990年7月15日,市第三运输公司职工。

患者因吸烟,不甚烫伤左手拇指,当时起泡没在意,后水泡烂后感染,普外科包扎治疗无效。一直疼痛流血水,沿时半月,后来医务所求余治疗,余用家传手法清理伤面,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一贴,三天后跑来告知痊愈,视其想部,新组织已长好,肌肉光滑湿润,让其保护好,免得反复。

7、韩华峰,男,65岁,就诊时间:190年8月2日,市第三汽车运输公司退休职工。

患者早年丧妻,独居多年,退休后由于性生活不检点,染上梅毒,阴茎头溃烂,红肿,流血水,疼痛难忍,昼夜不眠。到医务所求余治疗。余详细询问病情,用家传手法清理疮面,PP洗涤,冲洗多遍,后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一贴。三天后来诊,述其大有好转。视其患部,疮面色由紫变红,脓血由稀变稠而减少,疼痛减轻,能以忍受,能睡眠。病情得以控制,后又连续换药两次,新的组织长出,历时月余而痊愈。此乃治性病的典型一例。

8、赵红荣,女,56岁,就诊时间:1990年12月20日,市生产资料公司家属。

此女子患颈淋巴结核三年,体弱怕动手术,来诊所求余治疗,余观其右颈部有三、四枚小瘤,像枣核形状,大小不一,患者曾到省内各处医院求治无效,其中两枚溃烂后,很难治愈,历时数月。余诊断为擦痴,用家传手法清理疮面(青紫色)。敷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连续十贴,途经两月有余而痊愈。此种治疗比较保守,因患者怕用刀把疮割开,所以治好的时间就长了一些。

9、刘玉梅,女,26岁,就诊时间:1991年6月10日,住址:王家河红工房。

此患者右侧颈部结核,得两年,型似鸡蛋大小的肿块,质硬,活动靠后颈部,此颈部一个结块,经一个河南大夫用针制后固定不发展,下方一枚没有发展趋势,经武警支队卫生所介绍来余处治疗。余诊断为鼠疮。因未溃烂,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治疗,嘱其7天后来诊,到时视其肿块有明显的缩小,后再用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5贴,患处基本和皮肤一样的平,但还有硬块,嘱其天凉后来用手术根治。

10、王小花,女5岁,就诊时间:1991年7月12日,家住道东居委。患儿因和猫玩耍,被猫咬伤后腿下部,局部红肿,流脓血水,有两个小坑,痛苦难忍,其母领来求余诊治,余诊断为外伤肿毒,余用家传手法处理伤处,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一贴,嘱其三天后来诊。时至而来,小儿感到疼痛减轻,红肿退下,脓血水减少,伤面清渐红润,后又连续贴药两次痊愈。

11、刘新,女,6岁,(就诊时间)1991年10月9日,市第三汽车运输公司家属。

患儿因和狗玩耍,被其咬伤,右手拇指第一节块皮肉。经市医院外科处理后,化脓感染,来余处治疗,余诊断为中毒性咬伤治,家属简单处理患处,后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一贴,嘱其三天后换药。到时观其局部,红肿消退,脓血水减少,疼痛减轻,伤势得以控制,后又换用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二贴而治愈。

12、齐桂芳,女,57岁,就诊时间:1991年10月12日,市汽车运输公司家属。

患妇因切菜,不慎切去左手拇指上的一块皮肉,失于缝合,经市医院普外处理,后化脓感染,来诊所求余治疗。患者疼痛难眠,局部红肿发热,色紫暗,流脓血水,余用家传手法处理,后贴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一贴。三天后来诊,述其疼痛减轻,局部已不发热,观其伤面,红肿消退,脓血水已减少,色已红润,后又上两贴,新生组织长出,效果满意。

13、诸爱花,女,24岁,就诊时间:1990年6月10日,市第三运输公司家属。

此女因患肌无力症,行走困难,左腿上部长一毒瘤,溃烂后流血水,经久不愈,色紫暗,疮面有烂肉,余视其疮情,用家传手法清理疮面,割去烂肉及坏死的组织,消毒,敷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共五贴,历时月余,此患属于难治的换例,在肌无力,营养差,再生能力差的情况下治疗的。

14、张有生,男,56岁,就诊时间1987年7月6日,家住:西北耐 火材料厂,工程师。患者因不慎跌倒,撞伤右小腿部,(颈骨处),普外科处理,后感染,失治月余,留有拇指大小一块,经久难愈,视其局部红肿流血水,色紫暗,经多方求治无效。余诊为失治形成溃疡,按家传手法处理创面,贴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连续三贴,历时半月而愈。15、张营,男,14岁,时间:1987年7月10日,市农付产品家属。 患者因在校上体育课爬绳,不甚滑下磨伤右手掌,一小块手掌皮擦掉,经市城区医院治救无效,化脓感染,患者发烧,疼痛难忍,余诊其伤情,按传统手法处理,敷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一贴。患者家长告知,当天夜里症状减轻,能够安然入睡。时过三天,视创面红肿减轻,化脓已止,表面红润,视为好转之兆,后又换药两次,历经十五天痊愈。在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外伤创面的中药药膏期间,其它药物一律停止使用。

实施例1

松香60克、轻粉6克、潮脑9克、蓖麻仁16克、麝香6克、犬骨15克。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