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医案」健脾补肾养心,针灸治疗心脾肾虚型失眠

 见青黄 2019-01-31

健脾补肾养心,针灸治疗心脾肾虚型失眠


反复失眠近10年,治以健脾补肾养心,针灸获良效。

冯某,女,67岁。2009年3月25日初诊。

主诉:反复失眠近10年。

初诊:患者近10年睡眠质量差,难入睡,睡眠浅,易醒,醒后难再度入睡。白天困倦疲乏,偶有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容易健忘。纳一般,二便调,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控制可。四诊合参,辩证为心脾肾虚,病性以本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肾养心为法。

治 法:健脾补肾养心

中医诊断:(病名)不寐。(证候)心脾肾虚

西医诊断:睡眠障碍

处方:

取穴:血管区(左),安眠穴(左),外关透内关(左)。

针法: 平补平泻手法导气。连续治疗三天,每天1次,每次留针20分钟。

耳穴:脾、肾、心,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三天。

TDP:关元穴。

二诊(2009年4月28日):患者精神好转,疲倦感减轻,面色较前红润。患者诉睡眠时间较前延长,睡眠惊醒次数较前减少,纳可,二便调,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脉沉细。前方有效,治则同前,在前方的基础上适当加减,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导气,加用用肾俞(左)、脾俞(右)、足三里(左)穴位,以增强补益脾肾,和中安神的作用。取穴:安眠穴(左),外关透内关(左),肾俞(左)、脾俞(右)、足三里(左),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导气,连续治疗1月,每日1次。DP照射:以TDP灯照肾俞穴20分钟。经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陈老认为,肾俞、脾俞可补益脾肾;足三里为益气补虚之常用主穴,可调理脾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

三诊(2009年5月30日):患者精神可,面带笑容,面色红润。睡眠明显改善神清气爽,胸闷气短,心慌心悸等症状消失,纳可,二遍调。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脉沉细。效不更方,继续巩固治疗3次。取穴:安眠穴(左),外关透内关(左),肾俞(左)、脾俞(右)、足三里(左),平补平泻导气。继续治疗3天,每天1次,以巩固疗效。耳穴:肾、心、神门,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三天。TDP:肾俞双,照射20分钟。嘱患者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保持精神舒畅,勿劳累,按时作息。

按语:陈教授临证指出,中医失眠症称之“不寐”、“失寐”、“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陈教授认为本例患者难入睡,睡眠浅,易醒,醒后难再度入睡,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乃由于患者年过半百,脾肾之气渐虚,加上心神交瘁,久之心脾肾失调酿成本病。临床上失眠在老年人中甚为普遍,分析老年人失眠的原因,除自身各组织器官的老化直接影响睡眠的时间和方式外,更可因老人发病的不典型性和多病性,使许多重要系统的器质性疾病以失眠为首发症状,如缺血性心脏病人极易因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心悸或心绞痛而从睡眠中惊醒;中医历代文献认为失眠之因甚多,大要不外乎心肾之脏病变。盖离中一阴是为阴根,阴根下降是生水精。坎中一阳是为阳根,阳根上升则为火母。坎离交济,水火协和,阳入于阴则为寐,阳出于阴则为寤也。人至老年,精血亏损,多脏虚衰,尤其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不能下通于肾,肾阴不能上济于心。阴阳不交,此为失眠之本也。考虑本病患者年过半百,心肾之气渐虚,加上后天脾血亏虚,经年不寐,辩证为心脾肾虚,病性以本虚为主。

临床上在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作适当治神辅导,开导其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合理生活作息及适当户外活动,戒食辛辣;嘱患者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失眠,对加速康复有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