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来看看王莽的“造币公司”长啥样

 rhg上善若水 2019-01-31

遗迹内存在大量炭灰、红烧土块等典型的烧窑特征。出土物包含大量铜炼渣、钱范(铸钱的模具)残片。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处呈马蹄形的窑室,设有烟道、火膛、窑门、工作坑。据考古人员介绍,烟道有4条,且这些烟道都不是竖直向上,而是呈水平状态。目前国内发现的同类窑炉的烟道都是水平伸出窑炉后转为竖直,但这个窑炉为什么只有水平烟道?这个水平烟道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用途?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遗迹


从现场出土的钱范和铜钱来看,钱范均为夹砂红陶,用土夹细砂烧制而成,表面用细泥抹一薄层,烧成后表面灰色,其余部分橙红色。铜钱的型腔就在灰色层上,质地细腻,不含砂。


▲部分出土物


钱范以“大泉五十”较多,有少量“小泉直一”,未见其他钱文;铜钱有五铢、剪轮五铢、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泉、开元通宝。有的铜钱很薄,边缘粗糙有茬,应该是没经过打磨的半成品或是没有浇铸成功的残次品。“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都是王莽政权推行的新币。



考古现场出土的一个钱范柄部的直浇道两侧刻有铭文,“始建国元年三月”和“后钟官工褒造十一”字样。

据记载,西汉时期设立“钟官”一职,主掌铸钱。到王莽时期开始分为前、后钟官。王莽上台后在始建国元年进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并扩大生产规模,史书记载曾有数万人进行钱币铸造。此次出土的钱范铭文“后钟官工褒造十一”的意思就是:一个名叫褒的后钟官工匠做的编号为十一的钱范。而“始建国元年三月”的时间为公元9年,正好与记载中王莽政权的时间吻合。

再现汉代铸钱工艺


现场出土了大量大小不一、布满钱币图案突起的陶制钱范。钱范是铸钱时使用的模具的母版,也叫母范。

▲钱范残块

通过研究出土的钱范,可以了解到这些属于平板陶范,而使用这种工具的铸钱方法是竖式浇铸法。

▲出土的陶范

那么何为竖式浇铸法呢?据残块推测,完整的钱范整体长约40厘米,宽22厘米,厚约6厘米。上部有柄,略窄,柄下面为长方形的范体。直浇道从柄部一直贯穿到范体底部,下部的直浇道两侧,分布很多钱币的型腔,型腔之间有内浇道相连,在铸钱的时候,工匠们首先要刻制木模,然后用木模制作陶制母范,在烧成的母范表面涂上隔离剂(一般为滑石粉),再翻制陶制子范。把两块子范通过榫卯结构结合在一起,外侧糊上草拌泥,烧制定型后,顺浇道倒入铜水。待陶范冷却,钱币定型后,打破陶范,取出“钱树”,把上面的铜钱摘下,打磨钱币边缘后进入市场流通。


历史上的今天

①1916年1月16日,燕京大学成立,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任校长

②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