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参加奥运会,她斗胆叫板领导: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冬不拉拉 2019-01-31

用大赛经验丰富、临场发挥稳定的核心老队员征战奥运会,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国乒奥运阵容平均年龄有越来越大之趋势。可国乒史上偏偏有这么一位巾帼小将,不信这个邪,竟敢质问中国乒协和教练组,“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主动请战奥运会。

为了参加奥运会,她斗胆叫板领导: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她,就是首位奥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获得者陈静。当时刚满20岁。

陈静年少成名。1987年新德里第39届世乒赛,入选团体赛阵容,中国队成功卫冕,作为四姐妹(另三位是焦志敏、戴丽丽、李惠芬)中唯一的新人,陈静出场并不多。

为了参加奥运会,她斗胆叫板领导: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后半程的单项比赛,由于何智丽违抗领导的指示,半决赛没有让球给队友管建华,虽然最终3-0完胜韩国选手梁英子,为中国队保住了女单世界冠军,但等于把自己的奥运大门给堵死了。

到了1988年6月,关于国乒人选一事,中乒协充分发扬民主,先后搞了三次“民意测验”:第一次是国家队所有的队员,第二次是各省、市、自治区乒协主席和各省、市、自治区乒乓球队主教练,第三次是中乒协主席、副主席(一正六副共7人)。

国乒女队进行民主测验时,给每一位队员发了一份民意摸底表。表格里有5个人的名字,没有陈静。看了摸底表,陈静立马有点不太高兴了。她按照要求,对“你认为合适的奥运人选”打上勾(最多只能打三个勾,打多了票作废)之后,老觉得心里堵得慌,于是在表上写了一行字:“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陈静这么问,无异是等于叫板教练组,对领导表示不满。

这次民意摸底,焦志敏得了满票22票,何智丽得了20票,遥遥领先领先于其他三位队友。

陈静之所以敢主动请缨,除了性格使然,还因为她有底气。新德里世乒赛结束后这一年间,在队内除了对何智丽、焦志敏是负多胜少外,对耿丽娟、戴丽丽、李惠芬、管建华都是胜多负少;国际比赛只输了三场,仅次于何智丽、焦志敏的外战成绩(何焦二人同为九胜一负)。既然奥运会有3个名额,她觉得自己够格,应该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

国乒教练组看到陈静的请战留言,以及对于她实力的了解,终于给了她一张奥运会入场券。

当然,也不排除陈静脑子忒聪明,已经看出了其中端倪——领导弯弯绕绕,故弄玄虚,其实压根就没打算让世乒赛冠军、排名世界第一、内战外战成绩均列第一的何智丽去汉城参加奥运会。

汊城奥运会上,陈静不负众望,小组赛七个3-0头名出线;八分之一决赛、四分之一决赛,还是3-0。半决赛,3-0横扫捷克名将赫拉霍娃;在决赛中3-2击败队友李惠芬,荣获金牌,成为首个奥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

为了参加奥运会,她斗胆叫板领导: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由于何智丽、焦志敏(奥运会半决赛被迫让球给李惠芬)、戴丽丽(第一榜奥运人选中有她,第二棒没了)先后负气退役,陈静在1989年多特蒙德世乒赛上扛起了女乒大梁,率队卫冕了女团冠军。

遗憾的是,距离汉城奥运会夺金仅隔了两年,22岁的陈静便被国家队弃用,落选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四人大名单(邓亚萍、乔红、高军、陈子荷)。球迷不明觉里,对此议论纷纷。心灰意冷的陈静几经辗转(日本、美国),最终去了宝岛台湾。

多年后,当记者问陈静:“为什么未能延续国家队的生涯?”她这样解释:“由于拿到了奥运冠军没有了目标”,“我对乒乓球失去了兴趣”。

事情当然不像她说的那么简单。若真的没了兴趣,怎么又替中华台北队打了12年球?亚特兰大奥运会,陈静战胜乔红闯进了女单决赛,与邓亚萍大战五局,屈居亚军。悉尼奥运会,已经30岁的陈静继续保持着的竞技状态,收获了一枚铜牌。

为了参加奥运会,她斗胆叫板领导: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陈静三次参加奥运会,获得一金一银一铜,这个成绩对绝大多数运动员来说是梦寐以求。

陈静很有主见,所以她敢质问领导“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主动请缨,争取机会。

她很有尊严,知道该走的时候必须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纵然百般不舍也不能犹豫。

她很有规划,知道打球不可能是终身职业,所以刚去了海外就开始学习英语,后又学习电视节目主持,学习经商,收拍后回到大陆又攻读运动心理学,总是未雨绸缪。

为了参加奥运会,她斗胆叫板领导: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她很有智慧,知道人生关键时刻应该懂得取舍,该赢的球必须要赢(汉城奥运会女单决赛),该输的球就必须要输(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决赛)……

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知性美女,你想不喜欢都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