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为何会灭亡,历史上猜测颇多,其中说法最多的是崇祯皇帝昏庸无能,其实这个说法也没错;在明朝末年,明明朝内有贤能之臣,外有忠勇之将,却因崇祯皇帝的猜忌,而导致国破家亡;现在来盘点下,崇祯皇帝拥有的八大名将: TOP、8 祖大寿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公元1628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后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在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后随清军入关,病故于北京。 TOP、7 吴三桂 吴三桂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公元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在“三藩之乱”时,占据半数江山,差点颠覆了清朝;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在吴三桂病逝后,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TOP、6 洪承畴 洪承畴也是进士出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公元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公元1644年,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公元165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公元165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 TOP、5 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其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TOP、4 曹文诏 曹文诏是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曹文诏作战极为勇猛,屡破各方农民军,在剿平关中之战时,巡抚御史范复粹在递给朝廷的奏章中总计历次战斗中共获首级三万六千六百多,曹文诏的功劳第一;在陕西时,大小几十次战斗,曹文诏立功最多,洪承畴却没有给他记功。后来高迎祥、张献忠等人联合二十余万人马围剿洪承畴,但洪承畴当时手上只有六千余人,而曹文诏就是阵亡在此战中,在独自斩杀数十人后,力竭之际拔刀自刎。 TOP、3 卢象升 卢象升是进士出身,后因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之后屡屡击败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等农民军,后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公元1639年,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TOP、2 孙传庭 孙传庭也是进士出身,公元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TOP、1 袁崇焕 袁崇焕也是进士出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崇祯皇帝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公元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以上便是崇祯皇帝所拥有的八大名将,而且除了这八员名将外,其麾下还拥有不少其他比较有能力的战将,但是明朝依然亡了,以上八人中,死的死,降的降,究其原因,除了明朝内部文重武轻相斗的原因外,崇祯皇帝个人意志不坚定也占了极大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