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臣名将】宁远巡抚丘禾嘉

 茂林之家 2016-08-22

  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袁崇焕出生于广东新莞,这让广东人梁启超先生非常自豪。他说:“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于历史上求足以当一国之人物者,渺不可睹。”而“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于是,他自谦地说:“蒙虽不文,乌可以已,作《袁督师传》。”照此说来,贵州与广东相比,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更为浅薄。但在这块偏僻的土地上,倒也不乏人才辈出。与袁督师同时,而且就在袁督师奋勇抗清的关外那片战场上,也活跃过一位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的抗清将领。由于他战功显著,在雄伟的山海关城墙上,至今还屹立着他英姿飒爽的戎装塑像。他,就是贵州人丘禾嘉。
  丘禾嘉,字献之,贵州新添卫(今贵州贵定)人。丘家在当时可谓名声显赫,因为丘禾嘉还有个也很了不起的哥哥,叫丘禾实。丘禾实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入翰林院,这可是个殊荣,特别是丘禾实是“云贵两省士子入翰林院第一人”。丘禾嘉跟他哥哥一样,也走上了科考入仕之途,于万历四十年考中举人。
  丘禾嘉与袁督师袁崇焕很有些相似之处。同为文人,袁崇焕好谈兵,而丘禾嘉呢,在《明史》其本传中,也说他“好谈兵”。好在,这两位文人都不是纸上谈兵。明天启年间,自称“罗甸大王”的彝族人安邦彦起兵造反,丘禾嘉不仅捐资造械,还组织乡勇与之对抗,并生擒安邦彦部下何中蔚,丘禾嘉的军事才能得到初步展示。
  丘禾嘉万历四十年中举后,选派祁门教谕。这个职务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后经贵州巡抚蔡复一举荐,迁翰林待诏。这是个闲职,皇帝有事就召你去办,无事,就呆着。有趣的是,四川人也曾把理发匠称之为“待诏”。当然,这称呼早已不用了。
  明末战乱频仍。关外,后金(清)对中原大地垂涎已久,边关战事不断;黄河两岸,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烽火此起彼伏。内外交困,于是,军事人才便成了朝廷最急需的人才。1627年朱由检继位,次年改年号崇祯。崇祯元年,有人推荐丘禾嘉懂军事,上面就叫他写一篇军事策略的文章。崇祯帝看后很欣赏,当即授他兵部职方司主事。主事虽只是六品小官,但丘禾嘉毕竟是进入兵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工作了。
  崇祯三年正月,辽蓟总督梁廷栋出任兵部尚书,以山海关总兵马世龙有违节制,而令丘禾嘉到其军中任监军。这时关外战局已经对明王朝极其不利,永平、滦州、迁安和遵化四城已被清军攻破,明军最高统帅孙承宗驻关门,与部下失去联络,蓟辽总督张凤翼的援兵未至,而顺天巡抚方大任年老体弱无法带兵打仗。在此紧要关头,是丘禾嘉打通联络,带兵进入开城。崇祯三年二月,清军来攻开城,丘禾嘉拼力死守,清军强攻不下,只得退兵。不久,清军又攻古治乡,丘禾嘉令副将何可纲、张洪谟、金国奇、刘光祚等迎战。在丘禾嘉的指挥下,明军一鼓作气,收复了永平、滦州、迁安和遵化四城,于是,丘禾嘉名声大振。
  宁远原来设有巡抚一职,因原巡抚毕自肃在兵变中遇害之后,便废除了宁远巡抚这一职位,而以军事最高长官经略兼任。永平四城收复后,又议恢复宁远巡抚一职。兵部尚书梁廷栋便极力推荐丘禾嘉。梁廷栋的推荐得到批准,于是,从贵州大山里走出去的丘禾嘉被破格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宁远巡抚,并兼管山海关诸处。
  然而,此时的明王朝已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梁启超说此时的明王朝是“君庸、帅愎、将疲、卒孱”。明朝末期,宦官当道,暗无天日。朱由检上台后,虽杀了权宦魏忠贤,但朝廷上下,散沙一盘。尤其可怕的是,文武大臣之间的窝里斗。战场上的将领一旦立功,就马上会遭到自己营垒里射来的冷箭。先后如此中箭的统兵元帅,就有熊廷弼、孙承宗,尤其是袁崇焕这些有才能而让清军畏惧的人。
  我们的军歌唱道“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而与清军对垒的明军,不仅难保步调一致,将领之间也常明争暗斗。如任巡抚之职的丘禾嘉,在筑城乃至作战等方案上就和最高统帅孙承宗常有分歧。崇祯四年长山之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仅明军两员大将吴襄、宗伟不和,而身为抚巡的丘禾嘉也“屡易师期”。而巡抚丘禾嘉与总兵祖大寿,更显得水火不容:“禾嘉讦(揭发别人阴私)祖大寿,大寿亦发其赃私。”幸好在处理丘、祖之间的矛盾时,统帅孙承宗采取了“抑使弗奏,密闻于朝”的办法,未将他们的矛盾公开化。明军内部如此不和谐,如何能敌斗志正盛的清军?
  但明王朝的最终灭亡,应当说,是灭在了明朝皇帝自己的手中。明末皇帝,实非一个“庸”字所能概括。就以对待自己的臣子来说,崇祯朱由检与清初雄主皇太极相比,一个是肚量如海,一个是残暴似狼。崇祯四年,明军总兵祖大寿困守大凌河城,孤立无援,在粮食吃光“人相食”的情况下,只好开城投降皇太极。投降后,祖大寿以自己的家属在锦州为借口,要求带兵攻打锦州。祖大寿一到锦州,马上又投入明朝阵营。即便这样,皇太极也没有为难祖大寿在盛京的亲人,反而对祖大寿的子孙“厚抚之”。崇祯十五年,祖大寿再次被围,又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再次降清。皇太极部下都劝皇太极杀掉祖大寿,即使不杀,但也不能再重用。皇太极不听,说祖大寿“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仍让祖大寿当了总兵。崇祯就不是这样了。仅听谣言,就残忍地活剐了一代名将袁崇焕。杀袁崇焕,崇祯亲手敲响了明朝灭亡的丧钟。对曾立下战功、在朝廷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已再次起用的经略辽东熊廷弼,仅一次战败,就将其斩首,而且“传首九边,田产籍没,家属为奴”。崇祯皇帝如此对待浴血奋战的将领,明军上下,无不心灰意冷。梁启超叹曰:“明之政府,殆不可以处矣!”
  丘禾嘉于崇祯三年正月出关,至崇祯五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局部的战斗中虽有斩获,但对于大厦将倾的明王朝说来,丘禾嘉的这些小胜,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丘禾嘉的日子过得也不平静。在祖大寿第一次降清时,丘禾嘉就对朝廷作了误报,说祖大寿是突围出来的。在得知祖大寿投降的真相后,他赶忙上表,“引罪请死”。这次崇祯皇帝又作了个匪夷所思的决定:没有责怪祖大寿,反而“严旨饬禾嘉”。丘禾嘉与同僚之间的关系也不太和谐,尤其和督师孙承宗的关系紧张,“禾嘉持论每与承宗异,不为所喜,时有诋諆。”与主帅意见不和,还常被主帅告状,与同僚关系也不好,朝廷上的种种议论对丘禾嘉越来越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丘禾嘉唯一的选择,就只有退出关外这一是非之地了。于是,丘禾嘉以有病为由,坚请辞职。
  崇祯五年(1632年)四月,朝廷终于同意了丘禾嘉的请求,下诏准许他还京。大约丘禾嘉身体确实不适,因而“令其妻代陈病状”,之后“乃命归田”。遗憾的是,这位从贵州走出去的大山之子,未及走出都城,便撒手西去了。
  在一些介绍丘禾嘉的文章中提到,丘禾嘉收复永平等四城后,崇祯皇帝很高兴,特赐“倚为长城”或“帝倚长城”金匾一块。但在《明史》丘禾嘉的本传中未曾提及,《明史》相关资料中也未看到,不知出于何处。
  贵州贵定县城郊,清澈的洛白河蜿蜒于青翠的丛山之中,这里已是飘流爱好者的胜地。距洛白河飘流终点不远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大圆坟,当地人称“辽王坟”,这就是丘禾嘉的长眠之地。宁远巡抚丘禾嘉,雄伟的山海关上有他的塑像,这是贵州的光荣,更是贵定的骄傲。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搞名人效应,以至于小说中西门庆这样的人物也被拉出来做招牌。那么,丘禾嘉作为一名实打实的抗清英雄,贵定县是否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在适当的地点,也为他塑上一尊像,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纪念他呢?

  版权所有:文史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