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加减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不是所得的越来越多,而是能回到本心,清净纯正。如水一样,一路翻山越岭,如果裹挟的东西太多,就不再是纯净的水,清澈的水,就变成浑水、脏水。 人生如果背负太多的东西,负重前行,肯定走不远,走不高。 晚清名臣曾国藩告诉我们,人生的成功在于多用减法。 年青时的曾国藩和众多平庸人物一样,欲望大,私欲重,好名好利之心与众无异。他的成功,就在于悟出了做减法的秘诀。 第一是减去私欲之心。一天,曾国藩到同乡才子好友汤鹏家赴宴,座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别敬”是清代贿赂的一种雅称,清代做京官,级别比地方贵,收入却比地方低,做京官亏本,养家糊口都难。但京官掌握着地方官的办事、升迁评价甚至乌纱帽,因此,地方官会借着各种名目给京官送礼,夏天送礼称“冰敬”(防暑费),冬天送礼称“炭敬”(防寒费)等等,统统别敬。 曾国藩初做京官,地位低,也不掌握着地方官办事的资源,因而没有什么人给他送礼。而他一年京官做下来,要亏300两银子。是最需要钱的时候。这一回听到别人得了贿赂,心动了。可见,人非圣贤,虽然此时曾国藩下决心改过自新,但对私利仍然有点动心。可以想见,防止腐败有多难。 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上,曾国藩做了一个梦,梦中别人得了好处,他在梦中甚觉艳羡。醒来以后呢,非常惭愧,便痛自惩责,骂自己好利之心怎么如此强烈?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刚刚说过要悔过自新,过后又闻利则喜,真可谓下流矣。口说自新,心中实全不真切。 类似这样的省思还有多次。曾国藩总结一点:凡事之须逐日检点,一旦姑息待后来补救,则难矣!况进德修业之事乎? 第二是减去好名之心。一个人立身处世,博得一个好名声,本是正常之事,但好名心太强,就过了,容易坏事。曾国藩年青时好名之心尤为强烈。他反思自己“每日游思,多半是要人说好,为人好名,可耻!而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此名心之症结于隐微者深也。何时能拔此根株?”有一天早上,曾国藩“名心大动,忽思构一巨篇以震炫举世之耳目,盗贼心术,可丑!” 三是减去多言之欲。“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立下大誓:戒烟、戒妄语、戒房闼不敬。这段时间,曾国藩与朋友交往密切,交往必有很多话说。俗话说,言多必失。他与欧阳兆熊的矛盾就是说话多引起的。 因此,一段时间,曾国藩天天反思自己,“说话太多,神倦,心颇有骄气。斗筲之量,真可丑也。”“又是说话太多,举止亦绝无瑟僴之意。”曾国藩悟出话多是不豁达宽容、狂妄的表现。有一次他到陈岱云处,“与之谈诗,倾筐倒篋,言无不尽,至子初方归。”当天晚上他这样批评自己:“比时自谓与人甚忠,殊不知已认贼做子矣。日日耽著诗文,不从戒惧谨独上切实用功,已自误矣,更以之误人乎?”因此,“每日过恶,不外乎多言,不外乎要人说好。”日记中这样的反省笔笔皆是。 这三大减法,成就了曾国藩修身以正,处事以诚,为官以清的不凡人生。二百年后,不管时代发生什么变化,他始终都是后世有志有才者的楷模和偶像。这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