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上一期讲到很多传统产业,通过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效的规避了劳动力价格的劣势,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人们熟悉的时装品牌Zara,这个风靡全球的快时尚品牌,他们从设计出新产品,大规模生产,到店铺铺货整个过程只需要15天。很多人都质疑这种模式是不是太疯狂了,因为这个行业以往的供应链可以拉得很长,设计师通常有几个月的时间来设计新款服装。但事实上,Zara却成了全球最赚钱的服装企业,毛利率可以达到同类企业的好几倍。 Zara的成功在于它改变了服装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这成为了zara这个传统服装产业成功的关键。利用便宜的劳动力进行廉价生产当然重要,但是已经没有以往那么重要。这一点尤其对咱们中国制造业冲击很大。Zara们选择把工厂设在离终端销售市场最近的地方,而不是像亚洲这种传统上被认为服装生产最便宜的地方。因为对于zara这种全球性的服装品牌,它的主要消费市场在欧洲,如果生产基地放在亚洲,那供应链太长,存货成本都远高于在劳动力上省下的成本。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在过去10年,欧洲仅有德国和瑞士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没有下跌:瑞士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在过去20年都稳定在18%到20%之间。德国则是23%,超过英国和法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的两倍。 所谓“去工业化”的概念,在这德国,瑞士都是不存在的。在欧洲,制造业板块40%的工作都和服务产业相关,制造业的繁荣极大拉动了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产业。德国和瑞士算是全球最高薪酬的两个国家,这其中,瑞士公司的挑战更大,因为他们货币坚挺,劳动力短缺。但在工业领域他们的制胜法宝一直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创新,生产效率和高附加值服务。 有一家瑞士的管道生产商,他们工厂和总部都在瑞士,主营业务就是塑料管道。这个行业技术含量并不高,最强大的竞争对手都在中国。但这家瑞士管道厂的价格比中国企业高出一大截,能够保证每年5%的纯利润率。 在这个技术含量并不高的行业,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儿呢?首先还是产品质量,他们保证管道50年不渗漏;其次,他们将管道这个低技术含量产品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推出,针对不同类型的工厂和厂房,都量身定做符合特色需求的管道安装方案,并在管道里装感应器,对管道实现中央控制。这样一来就让普通的塑料管道变身成了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 其实这种转变不仅在瑞士,就连在“去工业化”最彻底的英国,很多传统企业也在努力用品质在制造业领域抢回失地。 伦敦有一家几十年历史的手工自行车工厂,在过去几十年,受到中国大陆和台湾自行车厂商的冲击,英国只有两家自行车厂幸存。这家是幸存者之一,主要业务就是生产高端折叠自行车。至今,他们依然采用传统“铜焊制技术”及“学徒制”,但仍然保持着技术的先进,采用F1赛车用的的飞轮储能技术。 他们生产的自行车起步价785英镑,直到一两千英镑,甚至实现了自行车“定制生产”,顾客可以选择各个部件的颜色和设计方案。这家工厂的劳动力成本一点也不低,每名焊工年薪起步价就是3万英镑,需要培训至少18个月才能上岗。工厂250名员工,一年能创造2750万英镑的销售额,去年税前利润达到200万英镑。 所以说对于实体制造业,如果墨守陈规,死把着拼价格的经营策略不放,当然是死路一条,但是如果能够在商业模式、生产模式上不断创新突破,不仅可以抵消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甚至可以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正如有经济学者在总结欧洲制造业时所指出的那样,“作为优质的制造业企业,有自己的设计创新,他们完全有能力将工厂留在欧洲。” 节目中提到了欧洲的去工业化,特别是在英国去工业化最为严重,那么在这个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还有哪些实体制造业仍然有着世界竞争力呢?我们特别准备了一篇文章,给您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照理说事”,回复“英国制造”四个字,全文奉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