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医生的成功转型,离不开观念、体制、工作分配和个人能力等诸多严峻的考验。路漫漫,其修远。具体到每一个麻醉医生,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患者真的处于最佳术前状态吗? 我相信,对于择期手术,每一个外科医生都遭遇过麻醉科停手术或暂缓手术的经历。那么,真的是麻醉科在一味地规避自身风险吗?其实不然,确保每一个患者达到最佳术前状态,或进行最优术前评估,是围术期医生的必备理念。 年轻的病态肥胖患者行减肥手术,术前存在左心衰的症状,长期慢性缺氧,存在OSAS,患者近期夜间睡眠无法平卧,寻求手术治疗,请麻醉科会诊。其实,外科医生并不关心,麻醉医生会选择怎样的麻醉方法,使用如何“高大上”的困难气道工具,运用哪些血管活性药物撑住循环,选择哪一种呼吸机模式辅助通气。 外科医生真正关心的是,目前患者的术前状态是否已经达到最佳? 围术期医生的术前会诊意见:建议低盐低脂饮食,改善水钠潴留;建议继续服用利尿剂和ACEI类药物,控制左心衰的症状;建议进行夜间呼吸机治疗,改善OSAS氧合情况。治疗后进行检查结果的复查。 一个月后,患者左心衰症状消失,心超提示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肺功能也有所改善,体重已经开始降低——在这个时机进行手术,对患者来说无疑是获益最大的——麻醉的风险始终存在,但是,患者没有必要为“仓促手术”承担多余的风险。 围术期医生,必须提升自己专业内和专业外的能力。除了麻醉本身知识之外,我们更需要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内科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外科手术的指征和方式等等——围术期医学知识,是我们走入围术期医生的第一步。 ERAS的获益者不仅仅是患者 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已经获得了全面实施,患者成为了绝对获益者,麻醉医生也有机会能够从“幕后”走向“台前”,行使围术期医生的真正使命。 设立术前访视中心,麻醉医生坐诊,你会对患者各个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吗?你会预测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和过度应激吗?你会对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预防和处理吗?你会判断患者是否纳入ERAS流程吗? 设立手术室大平台,麻醉医生专业范围内,你会如何选择既安全又高效的麻醉方案?如何进行最优化液体管理?如何进行术中导管控制?如何进行预防性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抑制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 设立术后访视小组,麻醉医生床边指导,你会评估麻醉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吗?你会合理应用各种术后镇痛药物吗?你会如何指导患者实现术后早期活动?早期进水?早期进食?你会协助外科医生积极处理手术并发症,并在合适的时机内,提供急诊手术的术前建议吗? 围术期医生,必须渗透进围术期的方方面面。除了日常麻醉工作之外,我们更需要关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事项——围术期管理模式和团队建设,是我们挑战围术期医生的绝对竞争力。 那么,围术期医生,你敢说,你准备好了吗? |
|
来自: 快乐飞翔wixa2m > 《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