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痹不留邪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1-31


通痹不留邪


冯兴华



风湿、祛风邪


许多人可能都会有过这种经历或者听说过类似的事情,说某人明明有病但就是查不出来或确诊不了,这时您不妨到风湿免疫科去咨询一下。据不完全统计风湿病的误诊率接近30%。而患有风湿的人们,往往把它称为“不死的癌症”。许多人认为风湿就是关节炎,其实风湿病是全身疾病,皮肤、肌肉、血液以及内脏都会受累。


对于风湿疾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早发现。风湿病的临床表现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以累及到全身的各个系统、各个组织和器官。


风湿疾病前期表现


1、脱发


2、鼻子塌陷


3、耳廓肿胀


4、目赤肿痛


5、口舌生疮


6、满面痤疮


从手指辨风湿


1、手指远端关节受损且关节肿胀——骨关节炎


2、手指近端关节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


3、手指远端关节肿胀伴有甲床破坏——牛皮癣


4、杵状指——可能风湿伤肺,导致肺纤维化


风湿病的临床表现


雷诺现象


关节肿胀


皮肤光敏


下肢红斑


四肢无力


口眼干燥


长期发热


肢体肿胀


祛邪是治疗风湿病的关键


祛邪是治疗风湿病的基本治法。没有邪气的侵袭就不会发生风湿病,邪气是导致风湿疾病的主要因素。散寒除湿、清热利湿、化痰祛瘀等祛邪的治法,是治疗风湿疾病的基本治法;补气养血、温阳补肾、滋补肝肾等扶正的治法是变法,是为了有利于祛邪。


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李士材《医宗必读》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风、寒、湿当中风邪当属第一。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就是说风邪可以带着寒邪和湿邪同时侵袭人体,或者说寒邪、湿邪依附风侵袭人体,所以有“风寒”、“风湿”、“风热”等说法。旧社会有句话叫:“穷人穷在租里,天冷冷在风里。”


怎么判断体内是否已经有了风邪呢?大家知道风是在走动的,风的特性是善动,中医称为“善行数变”,比如关节炎疼痛没有固定的地方,游走性疼痛,就像风一样,就认为是感受风邪。


风邪致病的特点


1、风善行数变,痛无定处。时发时止,此起彼消。


2、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能带动其他邪气同时侵犯人体。


风药有“引经”的作用,不同的祛风药善治身体不同部位疾病。


1、上肢疼痛——羌活


2、下肢疼痛——独活


3、颈部疼痛——葛根


4、四肢疼痛——威灵仙


5、偏头痛——柴胡


6、前额痛——白芷


7、头顶痛——藁本



风湿、湿热邪气、痹症、祛湿


气候潮湿,比如一年中的夏秋之交这段时间,也就是中医讲的长夏,湿气较其他时间重。还有因为地域的不一样,气候也不同,比如南方多阴雨、多潮湿。这几种情况下,如果人体虚弱或者这种气候太过,就容易生病。同样,热邪往往依附风邪侵犯人体。热邪也常常与湿邪同时侵犯人体,中医称之为“湿热邪气”。湿邪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有很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湿邪是引起痹病(西医称为风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什么情况下容易被湿热侵犯


1、气候环境


2、居住环境


3、工作环境


4、病邪转化


5、湿热内生


《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叫“有渐与湿,以水为事”,就是说长期从事与水有关的工作,比如水产养殖人员、从事捕鱼业的人员等等,如果不注意也容易生病。


中医认为“湿”和“热”都是一种有形的物质,水为湿之渐,“湿邪”重,逐渐就会形成“水”,表现为关节肿胀或者肢体肿胀。就好像浇花,浇的合适,花就健康的生长;但浇多了,就容易淹了。《内经》中说:“热盛则肿”。关节肿胀除在湿痹时可以出现关节肿胀,当关节发热的时候关节也往往会有肿胀。


如何判断肢体关节肿胀


1、与健侧对照


2、用手触摸有泥或者橡皮一样的感觉


3、局部按下有凹陷


4、关节局部发热


5、膝关节肿胀


6、浮髌试验阳性



针对湿热入侵,看舌要看舌体(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体是指舌的肉质部分;舌苔是指附着在舌体上的苔状物。舌质正常是淡红色,如红色加重甚至是绛红色,说明有热象。舌苔正常有一层薄白苔,如苔色黄色明显或黄厚,都是热象。舌苔厚腻是身体湿热偏盛的一个重要特征。




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具有清热的作用,苍术、生苡仁利湿为主。黄柏既可清热,又可利湿。藤类药材也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薏米,甘、淡微寒,是祛湿的好食材,适合做粥,入药。用量大,一般要用30克。《神农本草经》:“主筋脉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但薏米也分生和熟,生薏米清热除湿,利水消肿,用于关节肿痛,古代很多治疗风湿痹病的处方中都有生薏苡仁。如《类证治裁》薏苡仁汤,《温病条辨》宣痹汤等。炒薏米可以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



冯兴华,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原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