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闭症患者的困难究竟在哪里?

 人老颠东 2019-01-31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的朋友发现手机不见,他正与朋友们在另一个房间四处寻找,这时你在这个房的某个垫子后找到了它。当他们回来时,你打算抓住机会和他们开个玩笑,假装手机还没找到。你能预想出这个恶作剧,因为你知道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你所知道的真相是不一样的。这是心智理论的一个例子。心智理论是指理解他人的情绪、信念、偏好和意图与自己不同的能力。


心智理论非常复杂,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神经过程。对心智理论的研究很有助于我们理解这样一个群体——自闭症患者。因为自闭症患者正是在理解他人的想法、计划和观点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那么自闭症患者究竟在哪些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呢?



○ 自闭症患者往往缺乏社交互动与语言沟通方面的技能,因而会产生一种孤立感,仿佛置身孤岛,与周围的人群隔离。| 图片来源:osmocis.org


最近,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测试,来定量地解构心智理论的组成部分,看看不同的人出现问题的地方有何不同。结果发现,在一个特定的过程中,自闭症患者会遭遇不成比例的困难。这或许可以揭示出自闭症的不同亚型。



○ 自闭症患者不太与人互动,更多是一个人呆着。| 图片来源:osmocis.org


让我们来举一个经典的心智理论测试的例子,这个测试常用于儿童身上,测试中会用到一个封闭的创可贴盒。当被问及盒子里是什么东西时,儿童会回答:“创可贴。”然后他们打开盒子,儿童会发现里面是蜡笔,不是创可贴。接着他们会问这个孩子:“如果有人进来看到这个封闭的盒子,他们会认为里面是什么?” 



○ 他们不太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兴趣。| 图片来源:osmocis.org


年龄在4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会回答“蜡笔”,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出心智理论。也就是说,这些孩子认为别人也知道他们知道的事情——盒子里装的是蜡笔,不是创可贴。但年龄大一些的、发展出心智理论的孩子则会推断,另一个人在看到盒子的外表后,也会错误地得得出“盒子里是创可贴”的结论,就像他们以为的那样。


这个测试既宽泛又简单,几乎所有的患有高功能自闭症的成年人(此次实验研究的人群,高功能自闭症是指那些比其他自闭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更高”的自闭症患者)都能顺利通过测试。但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测试几乎无法揭示出心智理论所需的构成过程,也不能体现参加测试的个体的具体缺陷。



○ 自闭症根据症状不同,事实上更像是处在一个光谱中,这就是所谓的自闭症光谱。从症状最轻、需要较少支持,到症状更严重、需要许多支持,每个患者处于不同的水平。| 图片来源:osmocis.org


新研究中所发展出的测试则要复杂得多。在这项新的测试中,参与者知道有一个人正在做一个游戏。我们姑且称这个人S吧!S有一些钱,她必须决定是要把这些钱捐给三个慈善机构中的某一个,还是自己留着。对于这三个慈善机构,S有自己的偏好。而且,她会在两个“环境”之间来回切换:


  • 在“颠倒”环境中,她的行为大多产生相反的效果,比如捐钱实际上意味着她可以保留这些钱;

  • 而在“正常”环境中,事情基本上都按照预期的那样发展。


S不知道自己处于哪一种环境中,所以她必须追踪自己的决定所产生的结果,并在决定捐款时考虑到这一点。



○ 

○ 自闭症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技能较为薄弱,虽然想要抱抱,却不会张开手臂;或者在妈妈已经生气的时候,仍然无动于衷。| 图片来源:osmocis.or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