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白银为货币本位 — 加剧了中国近代的衰落 (中)

 hjq0791 2019-01-31

建立大明的洪武朱皇帝是典型的淮河流域的农民出身,甚至一度沦落到和尚和乞丐的程度,虽然后来风云际会发达了,但是也导致朱皇帝的经济眼界不是那么高。朱皇帝年轻流浪时,受尽了富人和商人的白眼,因此除了极端反感官吏腐败外,还对商贾阶层也非常的不待见。朱皇帝认为,全国老百姓老老实实的种地,官府只靠征收地租就能江山永固。不必搞什么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不繁荣,作为银子这种货币的供应量就不会很大。农民只向国家交粮食和布匹就够了,还要什么银子。



除了田赋和商业税收,另一个银子收入的大头,是海外贸易。但是从明末农民战争开始,很多曾经和朱皇帝并立而且不对付的江南的草头王,本身就是海盗或盐贩子出身,给朱皇帝留下了非常恶劣的印象,认为从事海外贸易的,都是潜在的海盗,全是些心存不轨的家伙。


因此从明朝初年开始,就坚决打击海上交通和贸易,下旨要求全国“片帆不准下海”,这样明朝从初年,实行了整整200多年完全禁海的政策,极大的限制了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明朝的彻底禁海政策,不但不能阻止海盗的产生,反倒成了倭寇产生的引发因素之一。明朝中后期影响全国海疆的所谓倭寇,其实90%都是搞海上走私的沿海明朝人,日本流浪武士只不过是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后来开放海禁,放开贸易,加上武力征讨,倭寇也就消失了。



明朝是在隆庆朝,才彻底开放了海禁政策,立即引发了全国沿海对外贸易的迅速繁荣。而且时间间隔不多的张居正改革,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所有的人民赋税全部征税银两。这两大事件,迅速的让白银登上了国家基准货币的地位。前面说了,中国本来产银很少,明末海外贸易的繁荣和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需要的白银从哪里来的呢?


主要还是对外贸易。因此明末政策的放开,恰恰赶上了欧洲人在美洲发现了大量的白银矿产,欧洲人有银子,我们有丝绸,茶叶和瓷器,这大生意就来了!


隆庆开放海禁以后,明朝对外贸易持续出超。西班牙从墨西哥将银元大量运来中国,交换丝绸,茶叶和瓷器。从1571年开始,每年都有几艘西班牙大帆船,直接从美洲顺洋流横穿太平洋,把美洲出产的天量白银运到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作为白银贸易中转中心,用以购买中国货。如此用土特产换白花花的银子,甚至是瓷器这种泥土换金银的好买卖,导致明朝民间和政府银库的存银同步暴增。到了1577年,仅仅明政府的银库就收入白银高达170吨,相当于550万两。此后明政府每年都因海外贸易,收入白银高达300万两以上。而民间收入和储存的白银,自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数倍,等于全球大部分白银,都被明朝人赚到手了。



明末清初的大动乱,并没有逆转中国对外贸易大幅出超的整体状况。虽然有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等破坏性事件,但是主要的毁坏效应,还在于北方和内陆。而对外贸易,此时已经以江浙和福建、广东为主。受到的影响有限,因此整体对外仍然是白银净流入状态。

江浙和福建广东从明末到大清朝,一直是全国最富裕和财政赋税缴纳最多的地区,缴纳的赋税基本上都是以白银为主。

   


虽然赚取了全世界的大多数白银,但是白银的主产地仍然在国外。白银赚的太多,必然导致国内的物价上涨,这就是输入性通胀;此后又因为鸦片的大量非法流入,导致了白银的大量回流欧美,直接导致国内物价相对银价大幅下跌,这属于严重的通货紧缩。无论发生哪一种,都对此后中国200多年的经济是一种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而此时,一种比白银带来的通胀和通缩更大的全球挑战,正在日益临近。其严重后果是当时已经习惯了银本位的中国人所始料未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