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激活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2-01

作者:卢 涛,王 帅,蒋 伟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


小分子双链RNA(dsRNA)是以目的基因启动子为靶点设计的互补RNA。dsRNA具有高度特异性、高效性和低毒性。LI等将这种dsRNA导入人肿瘤细胞后发现,其能够上调目的基因的表达。因此,将这种新的基因调控机制称为RNA激活(RNAa),并且将能够激活目的基因表达的小分子称为小激活RNA(saRNA)。

 

saRNA是针对特定靶基因序列人工合成的长度为21 nt的dsRNA。RNA激活效应的特异性与dsRNA的长度密切相关,这种性质决定了saRNA的激活作用具有细胞特异性及序列特异性。saRNA通常用转染的手段导入细胞,特异性结合靶向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在转录水平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激活,进而在基因水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saRNA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激活肿瘤相关基因,主要为上调抑制细胞增殖、分化、转移和侵袭的基因表达,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saRNA可上调特异性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表1)。本文对saRNA介导的抑癌基因表达激活及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1

saRNA的分子机制及设计原则

saRNA作用于基因调控序列的特异位点,诱导基因转录,这已经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并成为新的肿瘤研究热点。然而,RNAa的细胞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saRNA一般是21 nt的外源性短双链RNA。导入细胞质的saRNA与Ago-2(Argonaute-2)蛋白形成saRNA-Ago-2复合物。Ago-2为saRNA-Ago-2复合物的形成提供平台,并引导复合物进入细胞核。saRNA-Ago-2复合物在细胞质中形成,但其进入细胞核的机制仍不清楚。进入细胞核的saRNA-Ago-2复合物在引导链的指引下靶向结合于DNA启动子序列的特异位点,并通过组蛋白修饰酶改变局部空间构象及组蛋白乙酰化状态,从而上调目的基因表达[1-3,30]。研究表明,saRNA诱导的基因激活可能受DNA超甲基化的影响,所以应避免saRNA靶序列中存在CpG岛。然而,DNA超甲基化对RNAa的抑制作用是否具有普遍性或基因特异性仍不明确。RNAa诱导的基因表达上调需在saRNA转染24~48 h后才能检测到,在4~5 d后达到高峰,并持续10 d以上。由此说明,RNAa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目前,对于saRNA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RNAa涉及复杂的分子调节机制,可能影响RNAa效率的表观遗传因素尚不明确。因此,目前对于saRNA并无规范的设计方法。综合分析前期实验和文献报道,总结saRNA的设计原则如下:(1)目标靶点选择在DNA正义链序列上;(2)与DNA正义链互补的RNA链作为导链,DNA链的3’端与RNA链的5’端相对应;(3)saRNA靶点选取在转录起始点上游200~1 200 bp;(4)saRNA长度为21 bp,在saRNA 3’端外挂dTdT或者UU;(5)GC含量为40%~65%;(6)靶片段中避免出现4个连续相同的碱基;(7)3’端的热力学稳定性低于5’端;(8)第19个碱基为“A”;(9)第18个碱基为“A”或者“T”,“A”更优;(10)第7个碱基为“T”较佳;(11)第20~23个碱基(即靶片段3’端)为“A”或者“T”;(12)避免出现易受DNA甲基化影响的位点,如CpG岛、CpG位点和GC富集区域等。目前,筛选合适的saRNA靶位点比较困难,通常需要设计多个saRNA分子用于筛选。saRNA设计及筛选方法仍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RNAa的效率。


2

saRNA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1saRNA与p21

 

p21WAF1/CIPI是一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p 21WAF1/CIPI基因突变或缺失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行为有关。因此,通过调节p21WAF1/CIPI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YANG等发现,p21-saRNA可上调膀胱癌T24细胞内p21的表达水平,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活力,并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p21-saRNA上调p21表达后,可下调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达,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多聚核糖核酸聚合酶(PARP)的表达。KANG等将氟修饰的p21-saRNA(p21-saRNA-F)结合脂质纳米颗粒(LNP),研究p21-saRNA应用于膀胱癌治疗的潜在可行性。通过膀胱内给药,将LNP p21-saRNA-F注入原位人膀胱癌的小鼠模型,发现LNP p21-saRNA-F可被小鼠膀胱尿路上皮摄取,并且显著上调小鼠原位膀胱癌组织内p21的表达。动物实验表明,LNP p21-saRNA-F治疗可促进体内p21活化,使40%的小鼠肿瘤缩小或消失,显著延长原位膀胱癌小鼠的生存期。WANG等[4]证实,p21-saRNA可上调结直肠癌HT-29细胞中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经p21-saRNA处理后,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集落形成减少,细胞衰老加速。动物研究表明,p21-saRNA上调结直肠癌HT-29裸鼠移植瘤组织内p21的表达,显著抑制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研究发现,肝癌细胞HepG2、Hep3B和SMMC-7721经p21-saRNA转染后,细胞中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21-saRNA转染HepG2、Hep3B和SMMC-7721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这一结果表明,p21-saRNA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KOSAKA等将p21-saRNA转染至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中,发现p21-saRNA可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诱导细胞凋亡,在体外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对肾癌ACHN细胞和膀胱癌5637细胞的研究发现,外源合成的p21-saRNA能激活细胞中p 21基因的表达,且该激活效应不受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saRNA可以特异性上调p21的表达,并且与诱导肿瘤细胞G0/G1期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有关。因此,通过saRNA上调p21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人类膀胱癌、肝癌、结直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的一条途径,特异性激活p21的RNAa技术为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2.2saRNA与p53

 

p 53是细胞内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p53激活可诱导细胞生长停止或细胞凋亡,在体内不仅可防止肿瘤细胞出现,而且可以清除已存在的肿瘤细胞。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p53功能失活,一部分肿瘤细胞出现p53翻译后修饰缺陷,或者完全抑制p53的表达;另一部分肿瘤细胞则表达变异型p53。p53失活对细胞癌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肿瘤细胞中恢复p53的活性和激活其表达已成为当前抗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主要利用病毒载体转染实现在肿瘤细胞中恢复p53的功能,但是这种方法受基因传递效率和病毒传递相关副作用所限。因此,简洁高效的saRNA激活p53的抗肿瘤途径可能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WANG等将p53-saRNA转染至人膀胱癌T24和EJ细胞,结果发现p53-saRNA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诱导细胞G0/G1期停滞,进而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动物实验也证明,p53-saRNA可显著抑制荷膀胱癌裸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一结果表明,p53-saRNA可以在体内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GE等将p53-saRNA转染至人前列腺癌LNCaP和DU145细胞后,发现细胞中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此外,p53-saRNA可促进野生型p 53的过表达,下调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的表达,从而将前列腺癌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以上研究表明,saRNA可特异性上调肿瘤细胞内抑癌基因p 53的表达,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

 

2.3saRNA与E-cadherin

 

E-cadherin是一种上皮黏附分子,在上皮细胞与细胞黏附中发挥关键作用,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性。E-cadherin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并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相关。E-cadherin基因突变或表达缺失可导致肿瘤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强,对肿瘤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E-cadherin基因的再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WU等合成的E-cadherin-saRNA可通过靶向基因启动子中的非编码调节区而上调E-cadherin表达,揭示saRNA对E-cadherin表达的调控作用。MAO等发现,saRNA可以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在体外抑制人膀胱癌5637细胞和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这种抑制作用与β-连环蛋白从细胞核重新定位到细胞质膜,并降低β-连环蛋白介导的反式激活有关。JUNXIA等[23]利用RNAa技术激活乳腺癌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证明E-cadherin高表达可导致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动物实验的结果也显示,saRNA可以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这些研究表明,saRNA可增强抑癌基因E-cadherin的表达,为治疗膀胱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2.4 saRNA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

 

CEBPα基因编码的C/EBPα蛋白是碱性亮氨酸拉链类转录因子,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激活p21和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而导致有丝分裂停滞。所以,利用saRNA激活CEBPα通路表达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潜力。

 

VOUTILA等研究发现,CEBPα-saRNA可使人肝细胞癌细胞中C/EBPα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2.5倍。这种上调是一种转录驱动过程。CEBPα的激活上调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还可以恢复晚期肝癌患者的肝功能。通过对大鼠肝癌模型的研究证明,CEBPα-saRNA可导致肿瘤体积减小,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降低。YOON等将C/EBPα-saRNA与胰腺导管腺癌特异性2’-氟嘧啶RNA适配体P19和P1连接,构建特异性转运载体。P19和P1-CEBPα-saRNA共轭体可上调CEBPα的表达水平,进而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在小鼠胰腺癌模型中发现,saRNA/配体结合物可导致肿瘤体积减小约40%,并且没有显著的生物学毒性。以上实验证明,CEBPα-saRNA可特异性上调C/EBPα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以作为潜在的胰腺癌靶向治疗方案。

 

2.5 saRNA与其他基因

 

saRNA还可上调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作用。二氢嘧啶酶样3(DPYSL3)在前列腺癌中被确定为转移性抑制因子。saRNA可增强DPYSL3转录变体2(DPYSL3 variant 2,DPYSL3v2)的抑制作用。LI等将saRNA分子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配体A10-3.2共轭,共轭体可显著上调PSMA阳性前列腺癌细胞中DPYSL3v 2基因的表达,而对PSMA阴性前列腺癌细胞无明显作用。对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研究表明,DPYSL3v2-saRNA-PSMA-A10-3.2共轭体可显著上调DPYSL3v2的表达水平,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远处转移。saRNA可特异性上调钠碘转运体(NIS)的表达水平,其中saRNA-482序列上调NIS表达水平最高。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NIS-saRNA的肝癌细胞与未转染细胞的摄碘水平差异明显,其中最高摄碘者较对照组细胞高出64倍;与未转染组肝癌细胞比较,131碘对转染组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60.7%。因此,通过RNAa调控NIS基因表达可介导131碘治疗肝癌的潜力。陈金飚等[9]针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构建的Numb-saRNA,可特异性激活人前列腺癌细胞中Num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XIE等[10]发现,靶向saRNA序列可以特异性激活胃癌细胞中Vezatin(VEZT)的表达,上调VEZ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因此,特异性saRNA可激活目标基因的表达,RNAa现象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具有广泛适用性;RNAa可以增强抑癌基因的功能,实现肿瘤基因治疗的目的。


3

saRNA的应用前景

RNAa技术将成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手段。RNAa以 RNA干扰(RNAi)技术为基础,是一种快速、简洁和高效的上调目的基因表达的手段,且克服了转染实验中重组蛋白特异性聚集和转染效率不高的缺点。与RNAi技术相比,RNAa具有更直接的分子结合、更强的表达反应和持续时间。与转基因技术相比,RNAa避免了将外源性基因导入体内,可直接激活沉默基因或者上调低活性基因的表达。并且,saRNA在激活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靶向性,可灵活选择靶点,对靶基因作用强效,因此RNAa在基因治疗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另外,与传统的基因过表达手段相比,saRNA还具有构建简单和耗费低等优点。已有学者将此技术运用于肿瘤抑癌基因的激活,结果显示saRNA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效,至少持续1周以上。saRNA介导的基因激活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面具有优势,因此saRNA是基因治疗的又一理想工具。虽然目前RNAa的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RNAa将有希望成为质粒过表达系统的替代工具。

 

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新的基因调控手段,saRNA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构建saRNA需要进行大量激活序列的筛选工作。其次,人工合成saRNA的稳定性较差。在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实验或者动物体内实验时,由于其转染效率低,易被降解,因此目标基因的激活效果不佳。再次,不同细胞内saRNA的调控方式不同,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最后,saRNA在体外的激活效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但RNAa效应需要持续稳定才能对肿瘤组织产生体内抑制作用。如果将saRNA重组至载体上,虽然可以获得稳定激活的效果,但载体所产生的dsRNA可能会导致细胞处理dsRNA的能力达到饱和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对saRNA进行化学构架修饰,以解决以上问题。虽然存在诸多未解难题,但是RNAa技术仍然为基因操控研究和癌症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RNAa作用于不同基因,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为RNAa技术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与传统基因治疗方法相比,saRNA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和肿瘤治疗方面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saRNA介导的基因激活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


来源:TUMOR Vol.39,January 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