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城计的最大疑点:楼上出现两书童,怪不得司马懿看到后慌忙撤退

 tng1959 2019-02-0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亮,他与司马懿的争斗贯穿整个三国后期,二人争斗互有胜负,甚至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在空城计一战中,司马懿本可将诸葛亮抓住,但是司马懿太了解诸葛亮,认为他一生过于谨慎,根本不敢冒险,城中必然有伏兵,于是立即掉头撤退。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当时司马懿错用马谡,导致重要战略要地——街亭丢失。诸葛亮的几万军队瞬间陷入被动,粮草迟迟不能运到。诸葛亮只得退兵。于是有序安排撤离,司马懿得到奸细的回报,说诸葛亮一个人驻扎在西城,身边只有5000军士。于是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袭来,此时的诸葛亮比司马懿料想的境况更惨,他的身边都是文官,而且只有2500军士,其他的2500军士也被安排运送粮草。城中百姓听说司马懿率大军奔袭过来,都慌了神。唯独诸葛亮冷静的分析了局势,如果贸然弃城逃跑,肯定会引起司马懿的怀疑,到时候只能被活活捉住。而如果顽强抵抗,2500名军士怎么可能守得住这座小城呢?

于是诸葛亮决定摆一出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15万大军,这在当时可是不可能完成任务,可是诸葛亮竟然完成了。他首先禁止城里人不得随意外出,如若大声喧哗,直接斩首。又让五十军士扮作普通老百姓的模样在城门口打扫,仿佛在迎接司马懿的到来。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在中间坐着,手中抚琴。左边一童子手中拿着宝剑,右边一童子拿着拂尘。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楼下,发现情况不对,觉得城中有诈。慌忙回去禀告司马懿,司马懿大怒:“城中根本没有兵,你们太怯懦,待我亲自去看看”。

于是司马懿便与手下军士一同到达西城城楼下,在800米处远远望见诸葛亮正在城楼上焚香弹琴,脸色毫无惊恐状。儿子司马昭见状,对父亲说道:“莫不是城中无兵,诸葛亮故弄玄虚。我率一支精锐杀进城去,活捉诸葛亮。”司马懿对儿子说:“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如果心中没有十足把握,定然不会扮作此态,他这是故意引诱我们进城!”而后司马懿又看到诸葛亮旁边的两童子,瞬间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于是慌忙下令退兵。

那么司马懿为何在看到城楼旁边的两童子后就慌忙退兵呢?其实诸葛亮早就知道司马懿在魏朝的地位,虽然司马懿连续辅佐三代魏王,却不是魏王的心腹之臣。曹操一直想要除掉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却是抵御诸葛亮的中坚力量,如果除掉司马懿,魏国难免会在对蜀战事上吃紧。所以他们一边任用司马懿,一边打压司马懿。如果司马懿在此战中拿下了诸葛亮,蜀国必然战败,而司马懿也就失去了用途。到时候只能被曹魏除掉,司马懿在看到城楼上两童子手中拿着宝剑与拂尘便瞬间了解了诸葛亮的意思。

宝剑代表“杀戮”,拂尘则代表打掉“灰尘”,司马懿就相当于魏朝的“灰尘”,一旦他杀了诸葛亮,最终只能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与诸葛亮合作才能共赢,所以他假装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其实他已经获胜了,而且是大获全胜。各位小伙伴,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